紙本閱讀習慣勢微,對出版媒體來說,是心頭的痛,面對數位閱讀的興起,出版媒體,又興奮、又害怕。電子書開發已久,但市場始終未能大開的原因,追其究竟,除了過去硬體技術未臻成熟之外,與數位版權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簡稱DRM)大有關係。
DRM技術核心旨在替數位資訊進行加密,使用者必須經過授權,才能得到解密金鑰,出版商可藉此管理數位資訊的生命週期,比如:使用的地點、媒介、時間以及複製的次數…DRM替數位資訊帶來的限制,可說是無所不在。出版者多把DRM當成防止數位內容價值潰堤的保命符,但,DRM的存在,其實是一把副作用力相當巨大的雙面刃。
DRM在電子書的應用,目前仍是起步階段。在電子書內容格式百家爭鳴的情況下,DRM的技術規格也存有相當大的歧異,大大阻礙電子書的發展。這也不能怪消費者不捧場,試想,興匆匆地買了一台電子書閱讀裝置,習慣了介面與操作方式,卻發現付費下載的內容不但無法與其他裝置相容,如果DRM的設計較為粗糙簡略,管理認證機制也可能讓消費者覺得自己像「賊」一樣。
亞馬遜當紅的Kindle,就曾因為誤售未經授權的電子書,竟將使用者已付費下載的內容自裝置中刪除而引發爭議,由於這本書是描寫集權管理、侵犯隱私的俄國小說《1984》,反對DRM的評論家因此諷刺亞馬遜:「小心!老大哥正透過Kindle看著你!」
數位內容真的一定要有DRM才能活下去嗎?其實未必。歐萊里集團旗下所有數位出版品都沒有DRM,但是靠著內容差異化,業績依舊蒸蒸日上,2009年,歐萊里集團的電子書營業額成長了75%。再看較早面臨數位化衝擊的音樂市場,過往被指控寡占數位音樂市場的蘋果,也已經轉向,透過iTune購買的數位音樂,已經是DRM-Free的產品,即使在非iPod的硬體或非iTune的播放介面,也能自由播放。
從想盡辦法限制使用者,到轉向擁抱自由,電子書還要走數位音樂走過的冤枉路嗎?買了一片CD,將內容複製至MP3播放器,不是太過分的要求吧?對電子書使用者來說亦是,如果買一本紙本書籍,可以任意轉借,在電子書的市場,沒有理由受到更大、更野蠻的限制。在硬體技術愈臻成熟的今日,資訊內容如何在版權管理與自由流通的天秤兩頭取得平衡,是電子書能否真正登頂成功的軟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