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台參與IC產業景氣研討會之國際半導體研究機構VLSI Research總裁Dan Hutcheson表示,由半導體產能供給、產能利用率等指標來看,半導體產業指標均一路上揚,估計2004年IC產業將有22.1%的成長。不過存貨與訂單比值與晶片價格2項指標,則是影響2004年半導體產值成長2項變數,未來值得密切觀察。
Hutcheson指出,從半導體廠產能利用率、產能供給狀況等供給面來看,半導體景氣正在逐漸走向復甦,截至11月底全球半導體廠產能利用率已經突破9成,其中,0.18微米以下先進製程產能利用率約達96%,而0.18微米以上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亦約達95%。Hutcheson認為,目前產利用率水準已可媲美2000年的水準,但半導體總產能供應上卻不像2000年的過度擴產;而半導體設備商2004年產值也將隨著IC產業而一起升高,預估成長幅度將達到21.3%。
不過Hutcheson指出,雖然多數指標看好,但目前仍有2項指標偏空。首先是存貨與訂單比值(Inventory to Book Raio;IB值),近1季IB值約在1.5水準,代表IC庫存水位雖已跌到低點,但系統商重新建立庫存的力道仍未浮現。另外,每平方微米晶圓營收(Market Revenue of Per Square um of Silicon Produced;即晶片價格)從1999年以來不斷下跌,2003年以來雖已持平,但仍無彈升情形,這代表現階段市場需求仍不夠強勁,這也是影響2004年IC產值成長另一項值得觀察的變數。
Hutcheson也指出,台灣半導體業者於2、3年前原本可在12吋晶圓製造經驗佔有先機,但這兩年來對12吋晶圓製造的資本支出態度保守,使得原本的領先地位稍落後於英特爾、三星等大廠;而英特爾及三星的資本支出是策略性的,盡量保持15%左右的備用產能。但台灣業者這兩年來擴充產能手筆大幅減縮,要等到產能利用率超過95%時才開出大幅擴充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