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吉利汽車與ST簽署碳化矽長期供應協定 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轉型
 

【CTIMES/SmartAuto 陳玨 報導】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1236】

意法半導體第三代SiC MOSFET協助吉利汽車集團純電車型提升電驅效能

吉利汽車與意法半導體簽署碳化矽長期供應協定,深化新能源汽車轉型並成立創新聯合實驗室,推動雙方創新合作。
吉利汽車與意法半導體簽署碳化矽長期供應協定,深化新能源汽車轉型並成立創新聯合實驗室,推動雙方創新合作。

全球半導體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ST)與全球汽車及新能源汽車車商吉利汽車集團宣佈,雙方簽署碳化矽(SiC)元件長期供應協議,加速碳化矽元件的合作。按照協議規定,意法半導體將為吉利汽車旗下數個品牌之中高階純電動汽車提供SiC功率元件,協助吉利提升電動車性能、加快充電速度、延長續航里程,以及深化新能源汽車轉型。此外,吉利和ST將在多個汽車應用領域的長期合作基礎上,打造創新聯合實驗室,交流與探索在車用電子/電氣(E/E)架構(如車載資訊娛樂、智慧座艙系統)、進階駕駛輔助(ADAS)和新能源汽車等相關領域的創新解決方案。

吉利汽車集團電驅逆變器已採用意法半導體先進的第三代SiC MOSFET元件。電驅逆變器是電驅系統的核心,而碳化矽MOSFET則可全面提升電驅逆變器的效能。將先進的逆變器設計與SiC等高效功率半導體結合為獲取電動汽車卓越性能的關鍵。

吉利汽車中央研究院院長李傳海表示,「非常高興能夠與意法半導體展開雙贏合作,相互授權並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和資源。相信透過創新聯合實驗室的合作,我們可以加深彼此合作、互利共贏,並加速創新技術在吉利汽車的開發和落地。」

吉利汽車中央研究院電子電器中心主任付朝輝進一步表示,「很高興能與全球車用半導體領導者意法半導體展開深度合作並成立創新聯合實驗室。雙方將深化在智慧汽車相關的長期合作,共同聚焦客戶需求,加速新產品新方案落地,建立高效直接的合作體系。相信透過此次合作將有利於雙方結合智慧化、電動化、連網化的發展趨勢,展開更具前瞻性的技術研究。吉利非常高興能依託意法半導體領先的汽車業務解決方案,在產品性能、系統整合和市場競爭力等層面取得優勢。」

意法半導體執行副總裁暨中國區總裁曹志平補充說明,「吉利汽車是中國汽車產業創新的傑出代表,正在快速推動電動化、智慧化和全球化佈局。意法半導體與吉利汽車達成SiC元件長期供應協議並成立聯合實驗室,代表著雙方長期合作的關係邁出了重要一步。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和領先的創新市場。ST致力於透過在本地設立的技術創新中心,以及與汽車產業鏈上的客戶和合作夥伴建立聯合實驗室,以支援中國的汽車創新和轉型升級。」

汽車製造商吉利汽車為中國第一汽車品牌,2023年全年總銷售量達168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48萬輛,占吉利汽車全年總銷量的28%,較去年增加48%,新能源轉型顯著提升產業影響力。

意法半導體具備先進的SiC生產技術和完全垂直整合的供應鏈。在汽車領域,意法半導體SiC產品廣泛應用於牽引逆變器、車載充電器機(OBC)、直流-直流轉換器 (DC-DC)、充電樁及電動壓縮機應用,可以極大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性能、效能和續航里程。2023年6月,意法半導體與中國化合物半導體企業三安光電達成合資協議,在重慶新建一個8英寸SiC元件合資製造廠。並同時與中國多家汽車製造商、工業客戶和解決方案供應商在SiC領域合作促進電氣化產業進程。

關鍵字: ST(意法半導體
相關新聞
ST推廣智慧感測器與碳化矽發展 強化於AI與能源應用價值
ST:AI兩大挑戰在於耗能及部署便利性 兩者直接影響AI普及速度
意法半導體公布第三季財報 業市場持續疲軟影響銷售預期
意法半導體STM32C0系列高效能微控制器性能大幅提升
意法半導體為電動車牽引變頻器打造新一代碳化矽功率技術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ChipLink工具指南:PCIe® 交換機除錯的好幫手
» 創新光科技提升汽車外飾燈照明度
»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 掌握石墨回收與替代 化解電池斷鏈危機
»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T2IARXKSTACUKG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