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台灣太陽能廠商受到中美雙反牽連所苦,似無進入美國市場之可能,導致台灣廠商又必需在其他市場與中國廠商正面對決。事實上,台灣太陽能電池之售價自反傾銷初判公布後,就一路跌到與市場均價同水平的情況,而這個跌勢至目前為止也仍在持續。光電協進會認為,為了因應現今詭譎多變的太陽能環境,以及中國低價競爭,大多台灣廠商都各自備有一套合作方向及海外發展的規劃。
|
太陽能廠在大者恆大的趨勢下,2.5GW~3GW將成為「大廠」門檻,而誰先跨過門檻將是未來值得觀察的一點。 |
例如中美晶日前併購了旭泓光電以及德國ALEO高效單晶模組廠,還預計擴增單晶太陽能電池的產能到850MW。此外,更在年初投資下游的系統廠真美晶能源,顯見中美晶集團並不想在電廠這塊市場缺席。
另一個例子則是茂迪與聯景光電合併,合併後的茂迪將具有約3.0GW的產能,若加上茂迪預計將中國昆山廠的產能從600MW擴增至1GW,這就一口氣追過目前全球產能最高的韓華(3.28GW)以及次高的英利(3.0 GW)。另外,與聯景光電之合併後,茂迪的單晶太陽能電池之總產能將可從200MW增加到450MW。
從以上兩個合併案可看出,目前台灣太陽能廠在橫向、縱向合併的趨勢明顯提升。在大者恆大的未來趨勢下,2.5GW~3GW將成為「大廠」門檻,而誰先跨過門檻將是未來值得觀察的一點。相信未來就算昱晶、新日光等廠商有500MW到1GW等級的擴產或合併案,也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另外,2014年中各廠對於擴增單晶太陽能電池的產能也有明顯提升的情況,對於未來PERC(Passivated Emitter Rear Cell)市場接軌都已開始著手執行,期望當未來單晶市場成長後將能有效占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