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VTI:在動靜間悠然於心的MEMS
 

【CTIMES/SmartAuto 柳林緯 報導】   2011年04月15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4272】

自從Wii與Kinect引發娛樂電子產品的風潮後,人們開始體會到微機電系統(MEMS)技術的應用所帶來的樂趣。有鑒於此,以MEMS技術為職志的芬蘭VTI科技公司(VTI Technologies Oy,簡稱VTI)日前特別邀請了亞太記者團前往參訪,以下為採訪內容摘要。

總裁暨執行長Markku Hirvonen指出,創立於一九七一年,並且在一九七九年開始投身MEMS領域的VTI,總部位於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市郊的萬達市(Vantaa)科學園區,目前在芬蘭共有六百位員工,海外據點包括美國加州、德國法蘭克福、日本東京、中國大陸的上海與北京等,海外員工約一百人,近期已有在臺灣設立據點的具體計畫,預計今年秋天會正式成立。

VTI即將成立臺灣據點

在產品線方面,主要可劃分為運輸、消費性電子、醫療,以及儀器與其他共四大類,雖然仍未上市,但其絕大多數的營收皆來自芬蘭以外的全球市場。VTI在二○一○年的現金周轉率為七千五百萬歐元,投入MEMS領域業已超過廿年,感測器元件(element)出貨量已破三千萬顆,且擁有自建晶圓廠,並可根據客戶需要提供感測器零組件(component)。由於其Vantaa地區乃當年諾基亞(Nokia)製造晶圓的所在地,再加上當地在車用感測技術的技術專長,使得VTI能具備許多技術能力。

消費性電子事業部副總Sten Stockmann表示,消費性電子產品可說是MEMS產品最大的市場區塊,根據研究機構Yole的數據顯示,這塊市場的規模約為十五億美元,每年的成長率達百分之十八。其中,陀螺儀(gyroscope)為成長最快的一環,其規模僅次於加速度計(accelerometer),而VTI現在已經投入的MEMS振盪器(oscillator)則將是日後最被看好的新星。這方面的應用已經充斥在許多新一代的消費性電子產品裡,也是最被一般人熟知的應用。由於此類產品對精密度的要求不高,所以部分元件會交由臺灣與中國大陸的代工廠商來製造。

MEMS與ABS/ESC的車用電子應用

運輸產品事業部執行副總Hannu Laatikainen則指出,該公司在投入低加速度感測器(low-G sensor)至今已有廿年了,開車族所熟知的防鎖死剎車系統(ABS:Anti-lock Brake System),就是採用了這種元件技術的應用,VTI的感測元件甚至還運用在F1法拉利車隊的賽車裡。由於MEMS的技術不斷演進,也因為諸如ABS和ESC(電子穩定性控制,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技術的純熟,使得不少先進國家與汽車工業大國紛紛制定了相關的法規,來要求汽車製造商內建相關的機制,來保障用車人與用路人的安全,這也為MEMS的發展帶來了不少利基。而其中,VTI在全球ESC市場裡就佔有至少百分之五十的版圖。

至於在醫療、儀器與其他產品線方面,Markku Hirvonen表示,該公司已經在心律檢測(CRM:Cardiac Rhythm Management)領域投入了至少十五年以上,醫療應用在全球MEMS的市場比重約為百分之十五,甚至Samsung、Adidas都已導入VTI的元件來開發運動與其他相關應用的產品。而在零組件產品方面,VTI與德州儀器(TI)有著密切的合作,並以其晶片來整合出各種相關的零組件。

【柳林緯 芬蘭赫爾辛基採訪報導】

關鍵字: MEMS(微機電VTI 
相關新聞
[SEMICON] 中華精測以AI工具為探針卡加值應用
SiTime專為AI資料中心設計的時脈產生器 體積縮小效能提升10倍
中華精測自製MEMS探針再突破 超高速SL系列即將上場
ADI舉辦2022年實體科技展 以四大主軸提高邊緣生產力
中華精測邁向集團化 設立測冠投資、揚弈科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光通訊成長態勢明確 訊號完整性一測定江山
» 分眾顯示與其控制技術
» 新一代Microchip MCU韌體開發套件 : MCC Melody簡介
» 最佳化大量低複雜度PCB測試的生產效率策略
» 公共顯示技術邁向新變革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A4P4HY6STACUKF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