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節能省碳不是口號,而是一種強制規範,那對於電子產品的發展會不會有影響?答案肯定是會的,這在歐美地區更是如此。
|
英飛凌科技行銷經理陳福順。(攝影:林佳穎) |
此次CTIMES所主辦的「車載電子系統電源設計研討會」中,受邀擔任講師的英飛凌科技行銷經理陳福順,便開宗明義表示,歐洲地區已經針對碳排放定出罰款標準,只要每一公里排放出一公克的二氧化碳,就必須科處95歐元的罰金。而二氧化碳的來源,只有兩種:一是重量,二是電力消耗,他引述數據表示,約莫消耗40W的電力或是重量達到20公斤,就可達到1公克的CO2/km標準。若以定電壓計算,約莫100mA的情況下,就會面臨3.21歐元的罰金。換言之,若能導入成本低於3.21歐元的半導體元件,來壓低電流的消耗,這對於車廠來說其實是一筆相當划算的交易。
陳福順進一步指出,撇開安全性不談,在碳排放要求日趨嚴格的情況下,車廠都在訴求「高效率」的元件或系統運作,但說穿了都是成本考量。他也引述資料談到,觀察歐亞車廠的在碳排放的發展脈絡,其實不難發現,歐系車廠都是採用電子設計的方式來讓碳排放降低,但反觀亞洲車廠而言,會直接採取減輕重量的作法來克服此一問題,但隨著時間演進,碳排放的標準也會隨之提高的情況下,採用電子設計來克服將是日後各大車廠必須採取的方式。
陳福順分析,從實務上來看,車體在停車狀況下,系統或是元件本身都必須處在睡眠狀態,單一的ECU所消耗的電流都必須要求在100μA以下,如遇突發狀況時就必須快速喚醒整個系統。但問題在於車體在行進或是靜止的情況下,並非是全部的系統都在工作,而各部系統若以是CAN BUS介面來進行溝通,這方面的動態切換的表現就會影響車體本身的功耗高低。此時就必須借助MCU(微控制器)與軟體之間的互相搭配,來有效壓低整體電流。但他也坦言,這種作並不適用偏重安全類的車載系統,畢竟牽涉到安全性問題,若貿然將CAN BUS關閉,恐怕影響甚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