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相當密切的關係,舉例來說,像是大台北地區的悠遊卡或是iCash卡等,都可說是行動支付在發展初期的典型範例。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功能不斷進化,行動支付的概念也開始擴展到此一應用,從過去的小額付費,到現在的信用卡支付,都可以用智慧型手機來付費。
|
英飛凌智能卡與保密晶片業務事業處經理田沛灝 |
「但智慧型手機的介入,卻也影響了整體市場的商業模式。」英飛凌智能卡與保密晶片業務事業處經理田沛灝說
田沛灝指出,智慧型手機業者的介入,連帶電信業者也有意採取行動,打算搶食行動支付的市場大餅,所以行動支付系統在智慧型手機上的類別,因為商業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一般來說,若要完成行動支付的操作,在系統上必須同時具備NFC(近場通訊)的前端收發器與SE(Secure Element;安全元件)兩者。前面已經談到,因應商業模式的不同,行動支付系統架構也會有些許差異,傳統的設計架構,是採用SWP SIM模式,NFC的前端收發器與SE會加以拆分(亦有可能加以整合),來迎合如電信業者的需求,另一種則是將SE直接整合進應用處理器,透過軟體與雲端方式來進行資料保護的工作,但這種作法風險較高,所以應用處理器業者是否願意積極經營此一領域,就成為觀察指標。
最後一種,則是由品牌手機業者,以經營生態系統的方式,創造自有的商業模式,來打造所需要的系統架構,這類業者莫過於三星與蘋果兩大品牌作為代表。田沛灝進一步談到,就市場現況而言,由於三星與蘋果兩大業者所合計的市場佔有率就已經有五成左右,所以這類行動支付系統架構的能見度也就愈高。但她也強調,畢竟行動支付牽涉的生態系統相當廣泛,即便強如三星,最多也只能在當地市場打造自有的商業模式,但來到國外市場,還是必須與當地業者合作,才有可能打開市場。但為了要加速其商業模式的成熟與擴大市場影響力,預料三星也會將行動支付的功能,從高階機種向下延伸至中低階機種。
而為了因應各地市場的風土民情的不同,過去晶片業者在提供其解決方案時,在SE上大多會燒錄其所需要的韌體,但這種作法最大的問題在於,若終端市場改變其模式,晶片就無法有效使用,所以就晶片業者現有的作法,就會改採提供空白的SE,再交由系統整合或是當地系統業者來進行燒錄的工作,以達到客製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