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蘋果在iPhone 5上開始採用In-cell觸控面板之後,使得In-cell的未來發展性開始受到關注。特別是,市場上又同時有OGS等新一代的觸控技術等著冒出頭來,In-cell如何克敵致勝,也令人好奇。
|
/news/2013/03/22/1824334150.jpg |
市調機構Displaybank指出,In-cell的確有些問題還待克服,例如其複雜的面板架構導致良率不高等問題。然而隨著iPhone 5的上市,In-cell的良率問題漸漸被克服,這也讓蘋果以外的行動裝置廠商,開始對是否採用In-cell技術進行評估。
若與傳統觸控面板相較,因為In-cell面板的螢幕與ITO觸控感應層結合,減少螢幕厚度,使得這種面板具備光穿透率更高、以及窄邊框、更輕薄等優點。只不過,In-cell最為人詬病的問題,就在其複雜的面板結構。《CTIMES雜誌》三月號內容,就透過大篇幅報導,來探討In-cell面板的罩門。據了解,In-cell面板過度複雜的立體結構,對於量產的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特別是蘋果標榜產品的高解析度,由於解析度越高,面板結構越複雜,使得生產過程容易出現瑕疵,良率也會一併被拉低。
正由於In-cell的良率問題,使得競爭技術包括OGS等,在今年都非常有出頭的機會。不過隨著iPhone 5的上市,其複雜結構所導致的良率問題似乎已經逐漸獲得解決,這也使得業界開始探討In-cell在今年獲得大量採用的機會。
一旦In-cell技術獲得市場青睞,舊有的GFF與GG等外掛式面板的成長性將受到更嚴峻的挑戰。相對的,In-cell面板的供應商包括LGD、夏普與日本顯示器等,將受到產業更大的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