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In-cell Touch為iPhone 5薄化的貢獻分析
 

【CTIMES/SmartAuto 歐敏銓 報導】   2012年09月13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8836】

iPhone 5終於問世了,看到這款新機,不知大家覺得是否心動?

Source: 工研院顯示中心 BigPic:536x346
Source: 工研院顯示中心 BigPic:536x346

從股市的表現來看,一開始是以下跌來回應,看得出iPhone 5並未讓市場驚豔,但尾盤仍然拉高收紅,顯示出”iPhone”這牌子還是塊鐵招牌,股民還是對它的熱賣充滿信心。

在這次「與眾大同」的規格中,真要提出具有影響力的改變,或許只有觸控技術捨外掛模組而就內嵌式(In-cell)架構。這個改變對用戶來說感受只是薄了一些、亮度提高了一些;真正的衝擊還是今日的觸控面板產業。

以宸鴻、勝華來說,前幾代iPhone時代的風光歲月,就這樣殘酷地告一個段落了!

這一款iPhone的厚度只有7.6mm,較iPhone 4S的9.3mm薄了1.7mm(18%),也贏過對手Galaxy S3的8.6mm。且來看看In-cell架構對這次厚度薄化的貢獻,外掛觸控模組的iPhone 4S,其面板模組的整體厚度為2.98mm;採用In-cell Touch的iPhone 5,少掉了ITO玻璃及一層貼合膠材,所用的貼合膠材也將從光學膠改為水膠,未增加In Cell玻璃面板之強度,保護玻璃(Cover Lens/Window Glass)可能會改為0.9mm之厚度,因此iPhone 5所採用之面板模組總厚度預估為2.54mm,薄化貢獻為0.44mm,佔1.7mm的1/4強。

這是很簡單的數學,但卻讓LG、Japan Display和Sharp拼了命去達成量產的使命。根據DIGITIMES Research的評估,目前僅LG和Japan Display能做到良率接近80%,Sharp目前的良率僅3-4成,預估要到下一季才能提升至6-7成,和前兩家一起成為蘋果In-cell面板的主力供應商。

事實上,外掛式的觸控模組也已進化到單片式的OGS解決方案,可把觸控ITO感測線路做在保護玻璃(Cover Lens)之上。由於In-cell Touch雖整合在面板製程當中,仍需要外貼一層保護玻璃,所以與OGS的厚度幾乎沒有差異,而OGS的技術開發現階段還是比In-cell來得成熟,為何蘋果仍堅持要採用良率仍不高的In-cell作法,造成生產成本的上升呢?

發明元素李祥宇總經理分析表示,雖然厚度差不多,OGS的保護玻璃下方有了透明電路,也會造成加工成本上升、折射率增加和透光度、貼合良率下降的問題。此外,為了讓OGS的玻璃強度夠強,就要採用先切後化強的生產流程,這會造成生產速度變慢、成本升高的問題。

李祥宇指出,從專利回溯來看,其實蘋果最早提出來的多點觸控方案,就是In-cell的作法,只是當時現實上沒法實現,才退而求其次的和宸鴻共同發展外掛式的解決方式,結果造就了近幾年好生興旺的觸控面板產業。如今,In-cell技術終於跟上來了,當然就會回歸初衷來用In-cell Touch。

不過,雖然供應iPhone 5的In-cell面板量產可行了,但這並不表示In-cell已能取代既有的觸控面板模組。李祥宇認為,三家面板供應商現在都只是打腫臉充胖子,做的非常勉強。

(作者為CTIMES總編輯)

關鍵字: In-cell Touch  觸控革命  Apple 
相關新聞
Apple Watch 4才是最值得關注的產品
2018年Q2手機銷售量 華為首度擠下蘋果奪亞軍
蘋果HomePod即將開賣 將於美、英、澳三地率先銷售
Ayla 物聯網平台全面支援主流智慧語音系統
全球智慧手機出貨成長7% 中國三大品牌持續擴增勢力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公共顯示技術邁向新變革
» 大眾與分眾顯示技術與應用
» 使用三端雙向可控矽和四端雙向可控矽控制LED照明
» 智慧控制點亮藍牙照明更便捷
» 適用於整合太陽能和儲能系統的轉換器拓撲結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P7DRBACSTACUK7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