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軟體產業發展迄今已有二十餘年,如今在印度與中國大陸軟體產業快速成長的威脅下,面臨重大挑戰。在「讓世界看到台灣軟體」的座談會中,資策會副執行長黃國俊、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秘書長張國鴻、與台灣IBM公司軟體事業處副總經理丁瑞麟等人,一致建議軟體業者以遵循開放標準為原則,建立與累積軟體元件化的商業模式與開發能力,強調形成「垂直分工、水平整合」軟體聚落的迫切性,並呼籲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協助台灣在全球軟體產業版圖中取得一席之地。
根據軟協統計,目前國內軟體產業年產値約新台幣1,500億,但相較於硬體產業16,745億的產值,差距相當懸殊;因為台灣硬體產業早已具備完整的分工體系,產業價值鏈有助於業者凝聚力量,共同邁向國際市場。不過近年來硬體產業進入微利時代,居台灣首要「知識產業」、且不具污染性的軟體產業,預料將成為國家競爭力的火車頭。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秘書長張國鴻指出,以美日軟體產業發展為例,面對軟體代工大量外移至印度與中國大陸等地,台灣軟體產業若能採取適當策略,反而可視為國內軟體開發工作的轉機。張國鴻強調,依產業結構與市場環境分析,國內軟體業者也應效法硬體產業,採用「垂直分工、水平整合」的聚落式架構,摒除門戶之見,運用累積多年的domain know-how,發展專精領域,創造附加價值,才能突破進入國際市場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