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造者運動已在全球掀起了一股DIY風潮,而Maker Movement自2006年在舊金山開始舉辦之後,短短不到10年期間,自造者嘉年華已經是全球上百個城市、上百萬人參與的活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Maker正靠他們的力量在翻轉世界,FutureWard共同創辦人楊育修曾以此為題材,拍了《自造世代》的紀錄片。
|
圖片來源:FutureWard |
楊育修第一次接觸到Maker,就是在一次舊金山的Maker Faire活動中,Maker文化為他帶來很大的衝擊。大學主修工業設計的他,曾因工作外派至舊金山,在那裏生活了五年,楊育修看到,金融風暴那一年讓許多科技大廠裁員,造成不少在科技業工作的人失業,可是這些人逐漸將自身的知識帶到食衣住行育樂等各個領域發展。幾年後,舊金山重新站了起來,有了全新的面貌,不少的新創企業也趁勢而起,例如Airbnb。
這些新創企業有很多都是從一個簡單的想法開始,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在逐漸擴散,楊育修指出,這就是Maker的精神,從一個很好的發想開始,從零到一,然後不斷擴大,舊金山充滿了這樣的活力。在舊金山生活的五年,讓他感受到,Maker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人人都可以有想法,科技及設備的民主化帶來了很多機會。在拍完自造世代後,楊育修決定自己創業,找來創業夥伴Daniel,並在大同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吳志富的推動下,成立了一個Makerspace - FutureWard。
FutureWard擁有超過300坪的使用空間,並且具備3D列印、CNC雷射切割、木工、金工、鐵工等工具,楊育修表示,FutureWard的基本架構是參考TechShop,但開幕後的會員人數成長不如預期,收入難以支撐FutureWard的營運,除此之外,沒有足夠人手來管理也是問題之一。為此,楊育修建立了志工制度,招募志工來換取會員資格,他也因此空出更多時間投入推廣FutureWard,並藉由開設課程、舉辦活動等方式來增加收入。
儘管目前仍面臨各種挑戰,楊育修也不斷想辦法解決,他分享了這兩年建立Makerspace的心得:第一,想做什麼事情就去做,不要等到完美了才開始動工;第二,不會有完美的事情,只能一邊做一邊修正,直到對為止;第三,不要對Maker投入太多的想法,Maker不一定得創業,可以純粹為了樂趣和其他人互動、對話,這樣才能建立一個環境,形成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