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關稅和貿易日趨緊張,中國政府和廠商更堅定要讓中國IC產業快速有效地成長,以削弱當前對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產出之IC零件的依賴性。就記憶體IC市場來說,一些頭條和報告已宣稱中國「勢不可擋」,將追上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的產量和技術水準,但IC Insights認為現實可能不是如此。
例如中國DRAM供應大廠長鑫存儲,預計將在年底前測試首款DRAM產品。但IC Insights點出,長鑫員工人數僅有數千名,每年資本預算15億。相較之下,美光和SK海力士各有超過三萬名員工,三星光是記憶體部門估計就有超過四萬名員工,且三家大廠2018年的資本支出合計超過462億元。
整體而言,中國去年的IC市場總值1,551億,DRAM和快閃記憶體佔41%。儘管有報告顯示中國晶圓製造產量正快速增加,以及中國技術進步將會趕上各大供應商,尤其在記憶體方面,有的甚至預估會在三到五年內趕上,但IC Insights完全不認同這種說法。
其中最大的問題便是中國欠缺非記憶體IC技術。目前中國沒有類比、混合訊號、MPU和MCU伺服器,或IC特殊編程製造商。更甚者,這些IC產品佔中國去年IC市場的比例超過一半,而這些產品多半由國外IC廠商主導,有賴於他們數十年的經驗和數千名員工。
IC Insights認為,中國將花數十年的時間,才得以在非記憶體IC產品領域中展現競爭力。目前多關注中國在記憶體市場的策略,但中國要在非記憶體IC領域達到自主,會帶來更嚴峻的問題。
去年,中國在國內販售的IC產品價值1,550億,僅15%(240億)在中國生產。而在這價值240億中國國內生產的IC產品中,僅27%(65億)由總部設在中國的廠商生產,這在中國價值1,550億的IC市場中僅佔4.2%。
IC Insights預估,由中國廠商製造IC的65億產值,約有10億來自IDM、55億來自SMIC等電路製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