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顯示熱潮自2009年延燒,到了電影Avatar的3D版推出而將這股熱潮推至頂峰。在今年CES展中,包括Sony、Panasonic與瑞軒等廠商都展出了3D TV,未來觀眾在家裡就能欣賞到3D TV的特殊立體視覺效果。
事實上,3D TV在2009年就曾在台灣的資訊月引發關注。隨著3D藍光規格的制定,加上SONY將在今年於南非舉行的世界盃足球賽中,以3D技術轉播至少25場球賽,這都讓今年3D TV的強勢發展趨勢更加顯著。在今年CES中,技術支援3D規格的新一代藍光播放器也可望首度亮相,包括SONY、Panasonic、三星、LG、Vizio等電視大廠,也都展出了3D TV來互別苗頭。
不久前藍光標準的正式定案,有助於3D影片進入客廳,讓觀眾在家就可以觀賞高品質的3D電影。歐洲的Sky TV電視台也已宣布將在2010年開設3D頻道。除了電視節目與電影之外,近年來遊戲廠商積極開發3D遊戲,都讓3D TV的需求大增。也由於透過電視玩3D遊戲的方式逐漸成型,因此支援3D顯示的電視未來勢必將成為玩家的必要配備。這都有助於3D TV熱銷。
當然3D TV強勢進軍客廳,首要解決的問題依然是習慣問題。目前消費者已經習慣傳統2D畫面,突然改成3D畫面,或許一開始會感到新奇,但能否長時間觀賞則需要劃上很大問號。例如不久前,在德州的一場美式足球賽中,大會發送8萬支3D眼鏡給入場欣賞比賽的觀眾,讓他們透過3D眼鏡收看現場大螢幕的立體轉播。但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戴上眼鏡看比賽,對於沒戴眼鏡的人,3D螢幕模糊一片無法觀賞。另外,部分消費者透過3D眼鏡觀賞立體版電影Avatar,看完後卻出現頭痛、頭暈、嘔吐的不適症狀;還有人看完電影後眼睛劇痛、視力模糊,到醫院後發現是急性青光眼發作。
3D TV的最大問題,在於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戴著眼鏡看螢幕,特別是許多人需要隨時起身走動,或者坐不住的兒童等。而長時間戴著3D眼鏡引發的身體不適,也都是亟待解決的課題。未來裸眼式3D TV的推出,或許能解決這些問題。不過是否會引發其他觀賞方面的問題與副作用?透過這次的CES展,希望可以找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