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LE Audio低功耗藍牙技術將改寫音訊分享應用體驗
 

【CTIMES/SmartAuto 王岫晨 報導】   2020年03月04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6748】

LE Audio 是新一代的藍牙音訊技術標準。奠基於 20 年的創新,LE Audio 將強化藍牙音訊效能、新增助聽器支援以及提供全新的音訊分享(Audio Sharing)功能,將再次改變使用者的音訊體驗,創造與周圍世界建立聯繫的新方式。

LE Audio將改變使用者的音訊體驗,創造與周圍世界建立聯繫的新方式。
LE Audio將改變使用者的音訊體驗,創造與周圍世界建立聯繫的新方式。

LE Audio 內含全新的高音質、低功耗音訊編解碼器稱為 LC3,或稱低複雜度通訊編解碼器(Low Complexity Communication Codec)。LC3 在低傳輸速率下也能維持高音質,提供開發人員極大的彈性,使其在設計時,能在音訊品質、能耗等關鍵產品特性間取得更佳平衡。

藍牙技術聯盟市場副總裁 Ken Kolderup指出,LE Audio 是以藍牙核心規格 5.2 版本中所揭示的全新核心功能為基準。支援 LE Audio 的產品也將支援 LE 同步傳輸通道功能並為低功耗藍牙無線電技術提供同步資料傳輸選項。雖然 LC3 是隨著 LE Audio 一同推出,且所有 LE Audio 產品都必須支持 LC3。未來,LC3 仍可作為 Classic Audio 產品選用的通訊編解碼器。

對於預期可節省的功耗,Ken Kolderup表示,功率減少幅度取決於功能應用和產品使用方式。經過聲音測試後,證明在同一位元速率,及同樣功耗下,LC3通訊編解碼器相較於現行的SBC編解碼器可提供較高品質的音訊。LC3能在少於一半的位元速率,及一半的功耗下,提供與 SBC 相同、甚至較好的音訊品質。

從另個角度看,LC3可在電池壽命相同的情形下,提供更高的音訊品質,因此專注於提供最高品質音訊的產品開發人員,可選擇 LC3通訊編解碼器。看重電池壽命的其他開發人員, 在同樣的音訊品質前提下,透過應用LC3通訊編解碼器,可提供高達兩倍的電池壽命。或是,開發人員會選擇折衷方案,在提供較好的音訊品質的前提下,同時增加高達50%的電池壽命。

藍牙支援多種資料傳輸的通訊拓撲技術,包括點對點、廣播和 mesh,但藍牙僅支援點對點音訊傳輸技術。然而,LE Audio 透過廣播音訊改變此現狀,其新功能將讓音訊源裝置可向不限數量的藍牙音訊接收裝置進行廣播。音訊廣播可設為公開狀態,允許任何在射程內的接收裝置加入;或設為封閉狀態,只有擁有正確密碼的接收裝置可以加入。廣播音訊開啟多樣化的創新契機,其中一個即是全新的藍牙使用案例—音訊分享。

Ken Kolderup說,LE Audio可望帶來強大的全新使用案例,即為基於個人或位置為基礎的音訊分享功能。在個人音訊分享方面,使用者將可與身邊其他人分享藍牙音訊體驗,例如和親友分享智慧型手機裡的音樂。若以位置為基礎進行音訊分享,機場、酒吧、健身房、戲院和會議中心等公共場所就能分享藍牙音訊,增強訪客體驗。舉例而言,在公共場所,電視即使處於靜音模式,仍可透過音訊分享,讓人們接收到電視音訊。戲院可分享電影音訊,而會議中心、演講廳等場所也能分享音訊,提供聽損者協助,同時支援多種語言。

關鍵字: BlueTooth(藍牙, 藍芽
相關新聞
藍牙技術聯盟發佈安全精準測距功能 提供真實距離感知
[COMPUTEX] 從Matter到機器學習 Nordic展短距低功耗無線傳輸應用
SIG:2028年藍牙裝置年度總出貨量將達到75億台
R&S展示藍牙通道探測信號測量 以提高定位精度
達發藍牙LE Audio晶片通過新Intel Evo筆電連外裝置認證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 STM32MP25系列MPU加速邊緣AI應用發展 開啟嵌入式智慧新時代
» STM32 MCU產品線再添新成員 STM32H7R/S與STM32U0各擅勝場
» STM32WBA系列推動物聯網發展 多協定無線連接成效率關鍵
» 開啟邊緣智能新時代 ST引領AI開發潮流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T22VQM2STACUKP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