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子系統設計自動化公司(台系統;TESDA)今(20)日與工研院共同宣佈,雙方合作進行次世代AI SoC研發計畫。TESDA獲工研院授權導入工研院自主研發的AI SoC晶片架構,使用TESDA自主研發的EDA工具─TESDA Explorer,大幅縮短開發AI SoC 所需的設計驗證與架構優化時間。
台系統專注於解決SoC設計驗證與架構優化的問題。此次台系統與工研院合作進行次世代AI SoC研發計畫,應用TESDA Explorer先進的設計自動化技術,以工研院研發的AI SoC為載具,共同開發次世代人工智慧晶片。TESDA Explorer獨特的設計自動化技術可在系統設計初期,協助系統架構設計師大幅縮短完成SoC設計驗證與架構優化等目標所需時間。
半導體產業在摩爾定律的推動下蓬勃發展了50 年,但因先進製程越來越昂貴,導致晶片設計與製造成本大幅增加,讓摩爾定律幾乎走到了極限,電子產品與IC設計廠商再也無法依循製程演進取得半導體晶片效能、功耗與成本優勢。為了持續增進電子系統的效能、功耗、成本等表現,未來電子系統設計趨勢必然會走向軟硬體協同設計(SW-HW Codesign)。半導體晶片本身更會朝向異質整合(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小晶片整合(Chiplet Integration)、特殊應用系統晶片(Domain Specific SoC;DSSoC)等方向發展。
這些嶄新的半導體晶片技術,將大幅增加電子系統設計驗證與架構優化的複雜度與困難度,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以及時間才能完成。然而,在有限的專案資源內,若驗證效率不佳,以致無法完成全部設計驗證工作,將大幅增加專案失敗的風險。沒有得到足夠的驗證資料,更是無法對SoC進行分析與架構優化。因此,台系統認為,自動化拉高驗證工作的抽象層級,將測試計劃與案例產生方式常規化,是提高驗證效率的主要解決辦法。
TESDA執行長陳紀綱表示,台系統將繼續深化系統層級的SoC設計驗證與架構優化技術,持續專注這方面的創新,希望將設計流程與工具更加普及化,讓更多的SoC設計驗證與架構優化團隊可以利用。
工研院自主研發的AI SoC對深度學習加速器(DLA)之乘加器與記憶體陣列進行優化,大幅降低了AI SoC對記憶體系統的存取次數,對主記憶體以批次、非隨機存取、達到存取量最小化目的,進而達到高效能與低功耗雙重目標。工研院AI SoC系統可提供位元精準(Bit-True)的模型驗證,使AI準確度於軟體框架與硬體執行具備一致性,幫助釐清神經網路從訓練到使用的任何數值差異。這套完整的AI SoC方案已完成Silicon-Proven,在40奈米製程的平均能源效率比在3 TOPs/W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