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顯示器發展至今,從過去的高單價商品,漸漸走入了削價競爭的流血市場。相關廠商在不斷砍價的同時,也正努力思索如何提高平面顯示器的價值。而近期延燒猛烈的3D議題,就像一場及時雨,正好提供了顯示器廠商這樣一個重要契機。
|
工研院電光所立體影像系統組組長鄭尊仁說,台灣必須急起直追,掌握第二波3D契機。 |
工研院電光所立體影像系統組組長鄭尊仁指出,顯示器產業繼續發展下去只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是Super High Vision,第二就是3D顯示。而預期市場最大的,就是3D顯示。畢竟發展Super High Vision,也必須要有相關的內容來呈現,但看看目前市場上,消費者好不容易才從SD世代走進HD世代,目前市場上擁有HD畫質的影片內容尚且不多了,更何況是Super High Vision(7680 x 4320)的內容。而且Super High Vision也必須將顯示器越做越大,價格也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真正的普及率還需觀察。而3D顯示器,能夠在面板不變的情況下,透過附加的光學膜片,便很容易將現有的顯示器變成3D專用螢幕,進而提高產品價值。
鄭尊仁說,目前電影產業因為3D的加入,整體獲利提高了三倍,這正是許多製片廠商爭相投入該市場的主要原因。而顯示器廠商目前紛紛掉入削價競爭的無底深淵,為了提高獲利,增加3D功能是目前顯示器廠商普遍的作法。包括Sony與Panasonic都已經推出了3D電視,Panasonic更將3D視為是PDP電視起死回生的關鍵。
鄭尊仁也提到,3D內容的拍攝,對於導演是個很大的考驗。因為過去導演拍好影片,只需要在一般的2D顯示器上就可看到效果,然而3D影片,除了拍攝上需要至少兩個鏡頭之外,也必須透過3D立體顯示器,才知道畫面的深度與立體感是否足夠。因此攝影的技術、設備與成本都比過去提高了。而台灣更是缺乏3D影片相關的拍攝人才與設備,這對於發展3D內容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鄭尊仁說,在這第一波的3D商機中,美國電影大廠與日、韓顯示器廠商都抓住了機會,並獲得最大利益,台灣在這一波的3D商機中明顯落後許多。第一波的3D商機包括3D內容與3D顯示器,國外廠商紛紛跑在前頭。而下一波的3D契機,不需眼鏡的裸眼式3D顯示器將非常有出頭的機會。台灣廠商在目睹外國3D產業的大豐收之後,必須利用既有優勢急起直追,以掌握3D顯示的第二波發展契機,否則未來在全球顯示產業勢必屈居弱勢。
其實3D顯示說穿了,就是回歸自然,畢竟人眼所看到的本來就是3D的視覺影像,因此3D顯示器可以改進2D顯示器的缺點,也就是深度不夠的問題。這對於軍事上,需詳盡分辨地形地物遠近與深度的應用就顯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