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西門子Symphony Pro平台 大幅擴展混合訊號IC驗證功能
 

【CTIMES/SmartAuto 陳念舜 報導】   2022年07月19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3078】

面對如今汽車、成像、物聯網、5G、運算與儲存應用,正在推動新一代SoC對於類比與混合訊號內容的強勁需求,混合訊號電路正日益普及。西門子數位化工業軟體也在近日推出Symphony Pro先進混合訊號模擬平台。此係基於原有Symphony平台混合訊號驗證功能進一步擴展,再透過強大、全面、直覺的視覺除錯能力,支援先進Accellera標準化驗證方法學,加快混合訊號驗證速度,比起傳統解決方案的生產力最多提升10倍,適用於當今最尖端的混合訊號設計。

西門子先進的混合訊號模擬平台能加快混合訊號驗證速度,並協助提高生產力多達 10 倍
西門子先進的混合訊號模擬平台能加快混合訊號驗證速度,並協助提高生產力多達 10 倍

包括於5G大規模MIMO無線電中將類比訊號鏈與數位前端(DFE)整合,雷達系統中的數位無線射頻取樣資料轉換器、將類比像素讀出電路與數位影像訊號處理結合的影像感測器,或使用先進的混合訊號電路向資料中心運算資源饋送更多的資料,以提供PAM4訊號等應用,皆可見混合訊號電路能減少功耗、面積與成本,且不斷改善效能表現。

意法半導體影像事業部資深CAD經理Stephane Vivien表示:「因為混合訊號功能驗證對於我們專為成像和汽車業進行的複雜設計而言越來越重要,而參加了Symphony Pro早期採用計劃,透過Symphony先進的除錯功能並完美支援多層三明治配置,大幅提升了我們的生產力,期待Symphony Pro也成為我們現在和未來混合訊號驗證項目的簽核解決方案。」

且隨著現代混合訊號晶片架構中,更頻繁使用數位控制、數位校準與數位訊號處理技術,這正帶動混合訊號驗證方法學向以數位為中心轉變。西門子全新的Symphony Pro平台是以西門子Symphony與 Questa Visualizer平台為基礎,將業界標準通用驗證方法學(UVM)及統一電源格式(UPF)所驅動的低功耗技術快速部署擴展到混合訊號域,在統一環境中提供快速模擬效能,實現卓越的吞吐率與容量。

經過混合訊號SoC將類比電路與以超快時脈速度運作的邏輯閘極相整合,這種在類比和數位邊界的高頻率雙向訊號流,突破手動除錯方法論的極限,將影響到獲得結果的整體時間。Symphony Pro Visualizer MS 環境在整個混合訊號設計階層架構中提供順暢除錯體驗,其全面的分析、自動化和易用性可提高生產力。

「我們為物聯網設計的高效能節能晶片在本質上是類比密集型混合訊號晶片。為了確保高品質,我們擴大了數位驗證方法學,使混合訊號設計能有效地迴歸,」Silicon Labs資深CAD經理Jayanth Shreedhara 表示,「Symphony Pro Visualizer混合訊號技術加快了我們數位為頂層UVM測試套件的除錯周轉時間,使我們的驗證時間從幾天縮短至幾小時並大大改善了覆蓋率收斂。」

西門子數位化工業軟體 IC 驗證部門的資深副總裁Ravi Subramanian表示:「我們的客戶目前在各種應用中迅速推進先進的混合訊號SoC設計,在此過程中,相應的EDA工具也必須要隨之創新。新的 Symphony Pro結合了我們AFS、Questa和Visualizer 的領先技術,協助客戶有利用統一的混合訊號驗證解決方案,實現關鍵競爭優勢。」

相關新聞
意法半導體公布第三季財報 工業市場持續疲軟影響銷售預期
資策會四項創新技術勇奪ASOCIO DX AWARD獎項
慧榮獲ISO 26262 ASIL B Ready與ASPICE CL2認證 提供車用級安全儲存方案
攸泰科技躍上2024 APSCC國際舞台 宣揚台灣科技競爭力
東芝推出高額定無電阻步進馬達驅動器TB67S559FT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您需要了解的五種軟體授權條款
» 從Embedded World 2023看Edge AI及TinyML最新發展趨勢
» 能耗個個擊破 5G與AI的節能之戰
» 為AI注入理解力
» 深度資訊編碼架構之探討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8BJWUQWSTACUKM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