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是近年來各城市與IT業者積極推動的政策,不過由於智慧城市的架構繁複,若要投入必須審慎評估,整體來說,城市系統可歸納為5大架構,包括緊急應變、交通、水、建築、能源,這些架構是最與市民息息相關者,在智慧城市概念中,這些架構必須隨時產生大量資訊,以提供後端系統所需,而這些數據如何分流分析、如何被最佳化應用,進而產生應用,是目前最難的工作,不過市場雖都在討論即時數據,但即便數據再即時,接收到的同時其實時效性已過了,因此數據必須彙整成一個趨勢,才能有所用,IBM在美國加州就利用大數據(Big Data)概念架構了智慧交通系統,透過過去累積的道路車流資訊,提供使用者出門時的最佳路徑判斷,同時還能夠跨載具。
|
/news/2018/03/22/1900428880S.jpg |
不過這種作法不是感測器架設即可,也不是後端系統分析能力的問題,就有業者曾指出,智慧城市的建置永遠都是人的問題,智慧城市建置最難的部份是政府中跨部門的溝通,然而灣的各城市,幾乎大部分的硬體設備都有,但是在訊息沒有相互溝通的情況下,很多設備都重複投資,因此智慧城市在導入前,各部門局處必須先建立跨部門的溝通標準流程。
就整體來看,一個城市的市政府要打造智慧城市,必須有幾個流程,首先是先訂立目標,城市要在幾年內要達到多少人口?GDP要提升到多少?有了這些目標後,再進行產業規劃,可以透過哪些建設,完成這些目標,而這些建設可與哪些企業合作?最後則是執行階段,在執行時各局處要怎樣建立有系統的跨部門合作,另外城市是活的,而智慧城市的建設動輒數十年,當城市狀況有所變化,應如何因應,?業者建議,計畫每5年就要檢討微調一次,但無論在怎樣調整,整體的大方向仍不可變,城市必須是永續建設,智慧化架構藥有長期規劃,而且非政府可獨立完成,政府、企業、人民必須建立共識,智慧城市願景方能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