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市場已然邁入成長期,目前多家自動化系統與設備業者均表示,客戶端的智慧化需求已經浮現,多數客戶甚至是經營者由上層下令,直接撥出預算指示投入智慧製造系統的建置,不過系統業者也表示,多數客戶只知道要做「工業4.0」,而不知道要做「工業4.0」的哪一部分,對此業界人士指出,不管是工業4.0或智慧製造,都講究虛實整合,透過各式軟硬體平台,讓生產過程數據化,方能精準掌握製程狀態,讓產線進一步智慧化。
|
/news/2018/03/12/1907165550S.jpg |
製造業的智慧化趨勢主要來自消費性市場的改變,近年來消費性市場量大增,但產品類型不再是以往的少樣大量,現在的市場要的量依然大,但是樣式不再只有少數幾種,以人為中心的多樣大量需求,衝擊了整個製造業生態,客戶端開始大量參與製造,在此態勢下,製程可視化成為必須,傳統的讓硬體埋頭製造,已不敷市場所需,市場需要的是在成本不變甚至是降低態勢下,更有彈性的調節製程,製程的換線換料更快速,且設備運作更穩定。
不過在IT與OT系統的整合方向,主要仍是由IT端往下整合OT端,也就是從管理端整合操作端,原因在於製造系統向來訴求穩定,過多的非必要功能將會影響穩定性,對OT系統來說,ERP、CRM等IT系統所提供的資訊,對製造現場的系統來說並不需要,但OT系統的資訊對管理者來說,卻是企業營運的關鍵數據之一,透過OT與IT系統的資訊整合,管理者方可完全掌握企業的所有資訊,藉以制定出營運決策。
當然也有部分工業4.0概念下的製造業者,透過IT與OT系統的整合,將產線的彈性化發揮到極致,像是之前運動品牌大廠Nike就曾在官方網站推出客製化服務,讓消費者可自行選擇鞋底、鞋身、顏色、配件等,打造出專屬於自己的鞋款,這種作法需要前端的EC(電子商務)、CRM、SCM與後端的OT系統緊密的串連,方能讓整套行銷策略順利運作,這也是智慧工廠彈性化的標準示範案例,這個案例雖然完美,不過對多數製造業者來說是太過龐大的目標。
工業4.0的整體涵蓋部分相當大,工廠端包括產線、廠務系統,管理端包括雲端、BI(商業智慧)等平台,這些系統如果要全面建置,不只系統要花一大筆錢,更大的支出則在必須養一組專業的IT團隊,專職維修這些系統,這筆巨大的投資,多數製造業者都無力負擔,因此效能提升與成本控制,仍是目前自動化業者面對客戶時,主要的系統建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