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德國政府宣布啟動工業4.0政策,引發全球智慧製造革命,經過將近5年的宣導,今年市場已然邁入成長期,目前多家自動化系統與設備業者均表示,客戶端的智慧化需求已經浮現,多數客戶甚至是經營者由上層下令,直接撥出預算指示投入智慧製造系統的建置,不過系統業者也表示,多數客戶只知道要做「工業4.0」,而不知道要做「工業4.0」的哪一部分,對此業界人士指出,不管是工業4.0或智慧製造,都講究虛實整合,透過各式軟硬體平台,讓生產過程數據化,方能精準掌握製程狀態,讓產線進一步智慧化,而HMI作為製造現場中唯一的資訊顯示設備,因此要讓產線的數據可視化,HMI的智慧進化必不可免,因此若要評斷一座廠房的智慧化程度,HMI將會是重要指標之一。
|
/news/2017/12/22/1539395820S.jpg |
工業4.0的整體涵蓋部分相當大,工廠端包括產線、廠務系統,管理端包括雲端、BI(商業智慧)等平台,這些系統如果要全面建置,不只系統要花一大筆錢,更大的支出則在必須養一組專業的IT團隊,專職維修這些系統,這筆巨大的投資,多數製造業者都無力負擔,因此效能提升與成本控制,仍是目前自動化業者面對客戶時,主要的系統建置方向,也因此,在工業4.0浪潮下,HMI扮演的仍然是製造設備的監控,只不過監控的範圍與模式,跟以往有極大不同。
在工業4.0趨勢下,HMI的軟硬體設計都必須同步進化,硬體方面也必須有相關設計,對製造業者來說,設備的真正有效時間是實際生產的時數,故障、待機等時間都會被排除,因此生產設備的設計方向除了降低故障與待機時間外,還必須盡可能提升生產時間內的生產效益,這部分包括速度與良率,在工業物聯網的體系中,未來製造現場的每一生產設備,都會有身分識別碼(ID),經由網路連線,管理者將可在HMI上精準掌握每一部機台的停機與開機時數,同時記錄機台的運作狀況與產出,透過數位化數據的分析,將所有機台的產能調校至最大化。
隨著工業4.0概念的逐漸落實,HMI在製造現場所扮演的角色將日漸吃重,未來HMI的功能將不僅止於顯示設備的數據狀態,而將擴及至產線與廠方端,透過HMI的功能轉變,我們也將見到新世代製造系統的全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