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產業被視為繼雲端、大數據、物聯網後,人類智慧生活的最後IT技術拼圖,從今年開始,政府部門和民間企業都開始動起來,不過談的大多仍在企業的應用端,台灣AI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指出,應用當然很重,不過台灣還是需要將AI產業化,培養自己的人才、發展演算法,將力量集結起來,讓AI發展更順遂。
|
/news/2017/11/17/1049263020S.jpg |
為加速台灣AI產業發展,台灣資訊軟體協會組成「AI大數據智慧應用促進會」,希望形成產業交流平台,建立人工智慧大數據應用產業鏈,爭取制定有利於人工智慧大數據產業優質政策及環境,協助產業轉型及發展關鍵技術,杜奕瑾在會中「產業人工智慧化前瞻-產業需求、官方推動、學研資源對談」對談中指出,相較於其他國家的重視,台灣政府一直忽略了AI領域,而在未來的IT產業中,AI將會扮演關鍵角色,他認為台灣不能在此缺席,這也是他軒則回台創立AI實驗室的原因。
,從今年開始,AI開始獲得業界重視,政府也開始投注資源,不過他指出,除了將AI應用於產業外,業界也應開始讓AI產業化,同步拉抬供需兩端,產業才會完整,他進一步表示,無論是橫向應用或是縱向技術都有其難度,像是不同領域的數據擷取重點、演算法的設計,這些都需要高度專業,而這些專業知識又來自專業人才的培養,目前台灣多數產業都在談產業AI化,但如果不將AI產業化,台灣的AI技術根基將會快速流失,對整體產業發展並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