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世界各個已開發國家早已進入少子高齡化社會後,根據2014年國發會發表的《中華民國人口推計報告》也早已指出,由於過去50年來台灣婦女生育率呈長期下降趨勢,未來總人口成長由正轉負,將為不可避免之趨勢。「估計人口負成長最快將於2019年發生,即使在總生育率回升的高推計情境下,也不晚於2026年。」
|
/news/2017/03/07/1037025470S.jpg |
因此,目前除了今年上路的「長照10年計畫2.0」之外,新政府上任後積極推動的5大創新產業計畫裡,也納入生技醫藥產業,既有助促進台灣相關產業發展,3D列印技術則可望加速其朝向高度「客製化」及「精緻化」方向發展,進而連結國際、連結未來。
隨著現今3D列印於醫療領域發展應用已超乎預期,被國際醫療機構視為重要的輔助器具和創新的診斷途徑,不僅讓產品符合使用者的客製化需求,生產成本也將受惠於供應鏈縮短,而大幅降低。醫療用3D列印裝置更被點名為最具有潛力的應用項目,包含牙套、矯正器、輔具等,都能藉此直接快速客製化產出,徹底顛覆既有的醫療模式和相關技術。
國際調研機構尤其看好亞太地區3D列印醫療保健市場成長前景,依Allied Market Research最新研究報告預測,2015~2020年全球3D列印醫療保健市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26.6%;另受惠於區域人口激增和大量醫療植體需求,2020年亞太地區3D列印醫療保健市場將有超過7億美元的規模,台灣則有逼近3,500萬美元的市場前景。
近年來在3D列印產業發展有成的震旦集團也因此,積極拓展兩岸醫療市場。尤其是旗下通業技研公司在台灣已具有多年3D技術軟/硬體整合經驗,長期協助各級醫療單位提供全面、專業的3D醫療解決方案,2016年3月更攜手中國醫藥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成立「上海協創數字醫學研究中心」。未來將以醫學專家團隊為核心,引領生物、醫藥3D列印相關研究,致力發展數位醫學、骨科學、康復醫學、生物學和醫藥技術領域。期望在3方資源與技術的結合下,讓該組織成為兩岸3D列印醫療發展的最佳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