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車用影像 輔助駕駛視野與安全警示
「汽車電子主動安全系統發展現況與趨勢」會後報導

【CTIMES/SmartAuto 陳韋哲 報導】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5767】

汽車可說是世界上最為複雜的消費性產品,目前較高階的汽車平均使用超過70個以上的微處理器/控制器來控制引擎、車身底盤、安全以及駕駛系統,而汽車內的軟體在未來的五千內也會以2位數的速度快速成長,其中車用影像技術是在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影像與電控工程專案副理級專員李玉忠說明車用影像的類別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影像與電控工程專案副理級專員李玉忠說明車用影像的類別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與智慧運輸系統(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中很重要的發展項目。

就車用影像技術的未來發展及應用特性的潛力來說,利用機器視覺所獲得影像資訊,就像駕駛者眼睛所看到道路情景,所以各國際大廠都極力投入開發智慧化影像偵測相關技術,以便成為駕駛者所擁有雙眼判斷能力外的第三隻眼,提供更安全、智慧與便利的行車環境。

在CTIMES科技論壇主辦的「汽車電子先進技術」研討會中,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影像與電控工程專案副理級專員李玉忠指出,車用影像技術應用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

1. 前方輔助:利用安裝在車輛前方的攝影機,偵測前方的道路環境。

2. 側方與全周輔助:利用安裝於車輛四周的攝影機,偵測車輛四周的道路環境,以擴大駕駛視野。現行車輛側方與全周輔助的駕駛輔助系統包括盲點偵測警示、後方障礙物偵測警示、全周影像輔助系統等。

3. 停車輔助:透過安裝於車輛後方的攝影機與角度感測器,擷取相關的環境資訊,協助駕駛人或是自動進行停車動作,現行停車輔助系統包括自動停車系統與倒車輔助系統等。

4. 車內監視:利用安裝於車艙內部的攝影機,監視並進行乘客或駕駛人的安全輔助。

車用影像在駕駛輔助系統上,目前主要是用來輔助駕駛視野與安全警示感知,為了能夠應用在車輛控制感知上,目前國際大廠皆已朝向發展不同頻譜波段感測器及訊號處理技術,並且提昇影像系統對環境變異耐受能力。車用影像在駕駛輔助系統上有多功合一的趨勢,3D立體視覺駕駛輔助技術已成為車用影像下一個發展重點。

3D立體視覺是透過2個攝影機進行前方障礙物偵測而得到像差資訊,精準計算出障礙物深度座標。在多功合一上,整合前方盲點警示、碰撞警示、車道偏離警示與駕駛狀態監控在多感知融合系統內,並進行整合性車用影像晶片開發,達到即時且全方面的監控與警示。

李玉忠指出,目前整合性的車輛駕駛警示系統(大型車輛盲點警示、車道偏離與前方防撞警示)已經裝載在國光客運上,進行營運的測試,未來此系統將有機會在所有客運車輛上進行裝載,來提升及協助行車安全。

[關於「汽車電子先進技術」研討會]

在新世代汽車的開發上,不論是安全性或是資通娛樂應用設計,使用電子資訊技術已是不可避免的重要手段。如今先進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為協助國內業者掌握汽車電子先進技術,CTIMES科技論壇於2012年11月15日舉辦了「汽車電子先進技術」研討會。

會中邀請到相關產業專家(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副理級專員李玉忠、台灣瑞薩電子第一營業行銷部何吉哲、Vector Software亞太區工程部主任Steve Barriault),分別針對汽車電子應用需求分析、全球車輛安全系統發展現況與趨勢、汽車功能安全標準ISO26262以及各層面深入探討主動式安全系統,並掌握未來智慧汽車的市場需求與先進技術。

相關新聞
史丹佛教育科技峰會聚焦AI時代的學習體驗
土耳其推出首台自製量子電腦 邁入量子運算國家行列
COP29聚焦早期預警系統 數位科技成關鍵
AI伺服器和車電助攻登頂 2024年陸資PCB產值達267.9億美元
聯合國氣候會議COP29閉幕 聚焦AI資料中心節能與淨零建築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創新光科技提升汽車外飾燈照明度
»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 掌握石墨回收與替代 化解電池斷鏈危機
»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3.124.16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