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全球B2C市場都面臨生死存亡關鍵,知名研究單位Forrester更估計2001年前將會有八成的網路公司將走入歷史,但根據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廿二日公佈的調查報告顯示,國內網路購物的市場規模正逐漸成熟,如果能朝複合式通路(multi-channel)發展,即結合網路與實體通路,將能更有效節省成本,提高獲利率。
資策會MIC針對我國網路購物市場進行調查後表示,由於上網人口突跛六百三十萬、電子商務相關環境日漸成熟、交易付款機制開放經營、線上遊戲盛行、網路廣告成長超過三倍等激勵,預計至200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一百七十四億元。MIC預測我國網路購物市場2000年高達三十九億五千萬元規模,較去年成長142%,在未來三年仍有高達64%的年複合成長率。
在上網行為的調查上,報告也顯示在過去一年內有36%的網友曾有過網路購物經驗,若以六百三十萬上網人口計算,則2000年有超過二百二十六萬人曾在網路購物,其中有七成以上網友表示滿意過去一年的線上購物經驗,同時也有近五成的網友表示未來半年內可能會進行網路購物,顯示台灣B2C市場已漸具足夠的市場規模,成長潛力十足。
但網路購物市場仍有瓶頸必須克服,其中近六成的網友認為網路交易安全是影響其進行線上購物的主因,而售後服務問題、個人資料隱私問題、無法親自檢視商品、網路商店信用度不明等,都是B2C業者必須加以克服務問題。
MIC指出,從平均毛利分析,有八成的購物網站依訂單進貨或轉單供應商以降低倉儲成本,毛利超過10%的網站佔四成,顯示台灣B2C業者已漸漸成功建立良好的商業與獲利模式。在此基礎下,MIC建議業者應建立良好的客戶關係管理(CRM)機制,透過提供線上追蹤訂單處理狀況資訊、查詢先前訂購的歷史資料、根據客戶採購歷史推薦其它產品等方式,深入分析客戶關係管理資料,將有助於提高訪客的購買率。
此外,MIC以美國電子商店通路為例,指出在美國整合網路與實體郵購通路業者,開發新客戶成本平均每人為12美元,電子商店已獲利比率高達79%,是效益最高的經營型態;其次是整合網路與實體商店通路業者,開發新客戶成本約為31美元,已獲利比率則達50%;純網路通路業者的優勢則最差,開發新客戶成本高達82美元、獲利比率只有36%,因此整合網路通路與實體通路資源的經營模式將成為主流,業者應朝向建立複合式通路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