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被視為明日之星,網路的發達讓3D列印社群日益龐大,而硬體成本的下降也讓有興趣的企業、民間玩家蓬勃發展,商機如是出現。研究機構Wohlers Associates預估,2016年3D列印相關產品與服務銷售將上看31億美元。3D列印讓產品設計的速度更快,無須耗費開模成本,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試」出切合市場的產品,減少庫存壓力。那麼,究竟3D列印是否真有可能掀起製造革命呢?
對此,實威國際工程部副總彭聖介說明,近年3D列印市場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不斷地發酵,確實出現了1000至2000美元的平價化機種風潮,也讓3D列印對於量產製造的衝擊有了不少討論。面對平價化機種的風潮,他強調:「平價的機種其實只能滿足玩家的需求,但若思考到『改變製造業的可能』或是『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3D列印就必須克服精度和強度的問題,達到和傳統製造一樣的品質,才有可能實現改變製造業。」
他說明,相較於傳統生產方式,3D列印技術的確是重大的變革,但目前還沒有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本事,也不會是傳統製造業的終結者。彭聖介說:「我們看到的是屬於『製造業之外』的市場,而不是想要取代製造業。」例如,傳統生產方式做不出來的產品,或是傳統雖然可以生產,但太耗時、耗材料,就可以透過3D列印來解決。就目前技術來看,3D列印的發展,仍取決於材料上面,舉凡溫度、良率以及數量,都沒有傳統加工那麼穩定,依舊有不少限制。
然而,3D列印針對研發以及創意的實現,都是相當具備優勢的。智茂資訊技術總監蔡智淵說明:「3D列印目前商機主要在研發過程的『打樣』步驟有很大的發揮和效益,長遠來看,取代製造業是必然的結果,但短期來看,其實還有得等!」
針對3D列印的應用發展,彭聖介指出:「其實,3D列印就像國防工業一樣重要,它會持續的發展,甚至影響一個國家研發的能力。」他繼續解釋,一個企業都會有很多概念性的設計與創意,在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之際,就必須在設計過程中減少錯誤的機會,搶先推出市場。蔡智淵繼續說:「台灣以前靠製造業、代工起家,但現在科技廠商若要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紫,就必須要踏入研發,並做出品牌。此時此刻,3D列印的價值就會慢慢昇華。」
從歷史角度來看,許多新技術的革新,都可能改變了原有生產模式,甚至改變了世界的經濟重心。隨著3D列印技術的不斷演進,以及社群與相關商業模式如雨後春筍般的展開,這一場3D列印的風潮,是否真能夠改變製造業格局,甚至改變世界經濟重心,關鍵還是要看,我們人類如何駕馭3D印表機,並透過新材料的研發與嘗試,替世界帶來更好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