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技術的持續發展,促使各類設備無論是在體積、功耗抑或是效能上都有大幅改善,在此影響下,可攜式產品逐漸從以往的低階定位,逐漸走向高階,即便價格高昂,但可接受度仍逐漸提昇。目前台灣醫材廠商在國內的營運模式以製造為大宗,至於在海外佈局部分則是以建立行銷據點或是製造工廠為主。在這當中有七成的醫材廠商選擇將海外生產製造中心設立在中國大陸,僅有一成左右設立在東南亞(越南)。而海外行銷據點佈局方面,中國大陸所佔的比重最大(約67%)、美國(約33%)、澳洲(13%)。
|
(圖/www. engadget.com) BigPic:600x482 |
要刮別人鬍子之前,先把自己的刮乾淨,許多人總認為台灣在電子產業做的有聲有色,相對著,在醫療器材產業也能複製相同的成功經驗,進而在國際上發光發熱。但事實上,雖然台灣以往在血壓計、血糖計等相關醫療器材,不管是研發或是技術上,在國際上屢屢獲得好評,卻都是進口國外醫材產品(血壓計、血糖計)來滿足內需市場,而將自己所研發的產品外直接銷往其他國家。
即便台灣的電子產業成熟度以及基礎醫材技術不差,卻無法滿足國內市場基本內需,主要的問題是落在台灣的研發能力投入比重過低,而且又都是以電子代工的傳統思維模式來經營醫材產品。包舜華強調,電子醫療器材在電子產業本應佔20%以上比重,但台灣的電子醫療器材在電子產業比例卻僅有1~2%,遠低於其他國家,這是台灣必須迫切改善的問題之一。相對的,中國的製造品質雖差,卻能在滿足中國境內內需的同時還能逆勢出口,中國市場與廠商崛起速度之快,使得故步自封的台灣醫材廠商深陷其中難以適應。
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的核心價值在於擁有電子、精密機械、機電產業技術優作為後盾,潛藏的產業群聚效應相當高,尤其目前已有許多傳統產業廠商皆對醫材設備開發抱持著高度興趣,紛紛投入研發醫材設備市場行列,如此一來,必將促使台灣醫材研發技術更加集氣且向上提昇,若台灣醫材廠商能夠善用如此強大的產業群聚效應,不僅能夠快速掌握關鍵研發能力以及產品生產的成本良好控制。
由於中國大陸醫材市場潛力龐大,是全球醫材廠商競相搶進的目標,而台灣受惠於與中國大陸的地緣關係,再加上,台灣有足夠的實力能夠勝任國際醫材廠商進軍中國大陸市場合作夥伴的角色。畢竟,國外醫材廠商在面對東西文化上的迥異,不僅僅是面對語言上的不同,在行銷策略上也有許多技術上的問題必須逐一克服,台灣在相關醫材設備領域已擁有研發及開發能力,除了具備協助其他國外醫材廠商開發醫材設備零組件的能力之外,更具有將自行研發的醫材設備行銷佈局海外的相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