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自動化展] 經濟部仿人型AI機器人亮相 助攻台灣製造業升級
 

【CTIMES/SmartAuto 陳念舜 報導】   2024年08月21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1145】

由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設立的「科技研發主題館」今(21)日於「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TAIROS 2024)正式登場,包含工研院、精密機械研發中心、金屬中心等3大法人單位齊聚南港展覽一館I608攤位,共展出9項最新機器人技術。其中,「高擬真仿人類雙手協作機器人」為發展人工智慧(AI)人形機器人的重要關鍵模組,能以AI辨識工件樣式,立即配對組裝超過120種手工具,已與英發企業合作提高生產效率,標誌AI人形機器人的新里程碑。

經濟部整合法人研發能量,由工研院、精密機械研發中心、金屬中心等三大法人單位聯合展出9項最新機器人技術。
經濟部整合法人研發能量,由工研院、精密機械研發中心、金屬中心等三大法人單位聯合展出9項最新機器人技術。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副司長周崇斌表示,根據Global Information的市調顯示,AI人工智慧機器人市場正快速成長,預計到了2028年將以29.9%的複合年成長率成長至443億美元,商機可期。本次科技研發主題館精選出科專計畫成果9項最新技術,包括4大亮點如下:

1. 高擬真仿人類雙手協作機器人,此由工研院開發用於AI人形機器人的重要關鍵模組,可經由AI演算法自動生成組裝程序,精準模仿技師動作,組裝大小樣式不同的板手等超過120種手工具,藉此能提高生產效率和有效節省50%治具成本。

可滿足需要彈性智慧組裝的業者需求,快速客製化以提高產業競爭力。現已與英發企業合作,助攻台灣手工具產業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2. 智慧小型化銲接協作機器人,由金屬中心與德國跨國合作首創以資深銲接師傅工藝經驗為基礎,具備雷射3D銲道辨識、AI生成銲點座標技術,能即時擷取智慧雷射導引平、?、立、仰等多種高難度銲道3D形貌,縮短大型結構銲接的國際規範認證時間,提高生產效率,領先國際傳統自動化銲接廠商。目前已經以台灣造船場域驗證、應用於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桁架結構工程,並與達明機器人合作生產新一代銲接機器人。

3. 新創赫侖HolonOS,能以AI自動生成最佳工作路徑、即時補償變異,而成為一款工業5.0推手的工業機器人智慧製造核心軟體。既採用操作簡易的全新PC控制介面,能支援國內外各大廠牌機器人,解決製造業跨廠設備整合及製程工藝資料管理的困難,並能提高生產靈活度及效率,滿足少量多樣、彈性生產需求,能將新人訓練時間減少50%、企業專屬技術保存90%。此技術已從工研院衍生新創公司赫侖,技轉水五金、自行車、手工具、汽機車零件等場域,並跨足半導體及航太產業。

4. EASY To Teach,為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打造的機器人MR輔助高效生產解決方案,能讓MR Based應用再進化,毋須編寫程式,即可透過AR擴增實境裝置,串聯虛擬與真實世界機器人同步零誤差。

以可視化與即時回饋縮短教導訓練時間,並減少操作錯誤與撞機風險,協助業者解決跨廠牌、遠距及縮短現實環境教導差異性,為企業所面臨產品多工序需求提供靈活且高效的機器人生產解決方案。未來可應用在創博、台達、UR等不同廠牌機器人上,實現虛實整合控制的創新變革。

為協助台灣製造業加速轉型升級,推動低碳製造,經濟部技術司近4年已透過科技專案,研發如上述機器人關鍵技術,將結合機器人控制協作、模擬感知及整合多元加工製造經驗,協助台灣製造業升級轉型智慧製造,未來更可廣泛應用於服務業領域,為日常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創新。

關鍵字: 機器人  自動化展  經濟部 
相關新聞
用生成式AI教機器狗跑酷 讓機器人表現更上一層樓
經濟部深化跨國夥伴互利模式 電子資訊採購連5年破2千億美元
創博攜AI機器人控制方案赴韓 強化關鍵零組件市場定位
印度機器人生態系利用NVIDIA創新 從倉儲自動化到最後一哩路配送
Igus推出首款獲認證的乾燥無塵室機器人供能系統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氫能競爭加速,效率與安全如何兼得?
» 智慧製造移轉錯誤配置 OT與IT整合資安防線
» 眺望2025智慧機械發展
» 再生水處理促進循環經濟
» 積層製造加速產業創新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T23ZIZMSTACUK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