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友達攜手北科大成立聯合研發中心 聚焦智慧製造研發
 

【CTIMES/SmartAuto 何宗儒 報導】   2022年08月31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3067】

長期深耕智慧製造領域的友達光電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北科大」)共同成立「友達北科聯合研發中心」,於今(31)日舉辦揭牌儀式,由友達光電董事長暨執行長彭?浪及北科大校長王錫福共同主持典禮。友達打造前瞻實驗場域,未來研發中心將聚焦智慧製造、智慧節能與自動化技術等核心領域,雙方共同擬訂短、中、長期研究發展計畫,盼集結北科研發能量,布局尖端技術開發,期以促進產學知識技術的交流移轉,培育新世代高階研發人才,厚植智慧製造場域的競爭力。

友達光電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共同成立的「友達北科聯合研發中心」舉行揭牌活動,未來期培育新世代人才,厚植智慧製造場域的競爭力
友達光電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共同成立的「友達北科聯合研發中心」舉行揭牌活動,未來期培育新世代人才,厚植智慧製造場域的競爭力

友達董事長暨執行長彭?浪表示:「友達深耕校園,與北科大合作密切,北科大加入由友達作為發起企業之一的GOLF(Gap of Learning & Field)學用接軌聯盟、友達亦是北科大國際產學聯盟一員。在智慧製造方面,北科大是友達重要的學術合作夥伴,致力於推動各項智慧製造關鍵技術開發,聚焦中長期產學合作和技術交流。友達北科聯合研發中心成立,更象徵未來雙方合作上的深化,有望創造更新的合作模式,整合雙方研發量能、學界跟產業界互補,為科技創新注入新動能。」

北科大校長王錫福表示:「友達長期投入的智慧製造場域同時也是北科大研發成果最豐碩的領域。北科大過去曾運用AI、5G等智慧創新技術,和友達團隊協力改善龍潭廠的廠房空調達到節能減碳,藉由學界提供的研發創意和能量,實際落地應用解決企業的需求,為相當成功的產學合作案。此研發中心自2021年以來,歷經規劃、產學專案媒合與簽立合約、校園徵才等等,如今研發中心落成,期待未來於此激盪出更多創新的火花,共創產學雙贏新局面。」

友達光電與北科大自2019年至今合作超過30個產學合作案,具體場域應用包含專業工業型機器人、影像辨識、製程預測最佳化、設備預警、虛實整合應用等等,後續可延伸技術合作擴展到AI語音互動系統、全地形無障礙移動、多工協作型機器人,雙方團隊密切合作持續提升技術應用。今日揭幕儀式所展演的為全自動清潔機器人和機械手臂,皆是友達光電和北科大團隊最新研發成果。全自動清潔機器人可自動規劃清潔路徑,搭配智慧辨識避開障礙物,亦有自動回充功能,有效減少工廠人力成本;機械手臂則是具備動態夾取技術和精準控制能力,大幅提升夾取的精準度,搭配3D視覺化操作介面,無須進到工作場域即可操作機械手臂。除了展品本身的功能創新,其極具科技感的設計外觀,更是真正將研發成果推向產品,為展品實際落地場域應用的具體演繹。

友達光電長期致力於智慧製造領域,以深厚的製造經驗為基礎,累積經驗轉化為研發和培育動能。在業界有美國製造協會製造領導獎(Manufacturing Leadership Awards,簡稱MLA)獲獎肯定;於學界亦深耕多年,持續投入資源提攜人才。除攜手北科大成立聯合研發中心外,友達內部設有液晶面板實習工廠,仿照無塵室環境設計,搭配教學機台、玻璃半成品、教學影片與動態展示區等,建構完整的培訓體系,提供外部產學合作交流,對人才培育不遺餘力。期以在智慧製造領域持續深耕,孕育高階研發人才,達到學用接軌,帶領台灣於智慧製造場域揭開新序幕。

關鍵字: 友達光電(AUO北科大 
相關新聞
震旦家具推動DEI多元共融 協助打造幸褔職場環境
友達58.6吋R1000曲面長條顯示器 獲2024中科創新獎
友達號召供應鏈齊力減塑 宣示朝塑膠中和邁進
新望PrimeVOLT參與友達能源合作 推進台灣太陽能產業發展
NVIDIA攜手HP、北科大 共同打造互動設計協作空間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掌握石墨回收與替代 化解電池斷鏈危機
»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 光通訊成長態勢明確 訊號完整性一測定江山
» 分眾顯示與其控制技術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P7Q0H0KSTACUK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