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专访:高通光电科技业务开发副总裁James Cathey
创新手持装置显示屏幕省电光源适应环境亮度的MEMS解决方案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7759】

结合各种整合型多媒体功能的移动电话,在不同观赏环境的延伸应用越来越广,对于传统手机电池使用造成相当冲击,电池可用电量与手机耗电量之间的落差愈来愈大,这时手机显示屏幕的省电优势、以及在各种光照环境下都能运用自如的显示技术,便非常重要。

图为Qualcomm光电科技(QMT)业务开发副总裁James Cathey。(Source:HDC)
图为Qualcomm光电科技(QMT)业务开发副总裁James Cathey。(Source:HDC)

Qualcomm光电科技(QMT)业务开发副总裁James Cathey表示,手机的语音电话、MP3、FM 收音机与其他功能的耗电量,预计到2015年应该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但频繁的数据处理、网页浏览与定位导航应用,使得多媒体应用不但需要相当大的处理功率,也会提高用户观看屏幕的时间,促使手机用电消耗愈来愈高,例如LCD背光源必须持续开启,开启背光源就会减少手机电池电量。手机的「电量缺口」如果无法藉由提高电池电量获得解决,就必须改善组件的电量使用效率;欲弥补供电量与用电量之间的落差,省电显示屏幕设计解决方案就非常关键。

James Cathey指出,QMT所推出的mirasol显示屏幕解决方案,便是推动下一世代便携设备多媒体功能省电设计的转折点。mirasol显示屏幕技术采用微米及次微米尺寸的微机电系统(MEMS)控制组件来感测光线。采用干涉测量调节(interferometric modulation;IMOD)技术的反射式显示屏,比其他显示屏技术的耗电量更低,可有效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同时此款屏幕技术运用周围光源而无需背光源,即便在大太阳下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另外具备高度反射性功能的mirasol,根据周围光线环境调整亮度,能让用户在不同亮度环境下,依然享有一致的屏幕清晰度,不会降低画面对比与色彩彩度。

James Cathey进一步表示,mirasol显示屏幕每个像素都是一个MEMS组件,而每个MEMS组件的作用均是光学共振腔,能大幅反射可见光谱中的特定波长,色彩便由共振腔深度比例所决定。彩色显影是由数个不同厚度的MEMS组件组成的单一像素所产生。如果共振腔的深度改变,共振波长也会变化,造成颜色也跟着改变。而显示屏幕底部是一块玻璃基板,玻璃基板上的薄膜是共振腔室的一面内壁,另一面内壁则是具有高度反射性的薄膜。若以静电施加于共振腔产生所谓「塌陷」,便呈现在人类眼中的黑色或「关闭」。因此这类像素结构没有使用到彩色滤光片、偏光板或其他有机化合物,简单的结构可大幅提高省电效率、屏幕亮度与环境稳定度。

James Cathey强调,目前mirasol显示屏幕已经获得Hisense、Skullcandy、Acoustic Research、Freestyle Audio、Foxlink、Cal-Comp、Inventec、Spread Telecom等厂商使用。mirasol显示屏幕的省电效能,将可促成许多新式应用功能,替手持式装置产业设计人员提供更大的自由弹性,并可增加电信营运商的营收。mirasol显示屏幕不仅是一项革新技术,也是各类创新应用的源头,更是新颖设计风格的展现。

關鍵字: MEMS  Qualcomm  James Cathey  电子资材组件  影像感测 
相关新闻
ST推广智慧感测器与碳化矽发展 强化於AI与能源应用价值
高通推出工业级IQ系列产品和物联网解决方案框架
说比做容易? 解析高通意图并购英特尔背後的深谋与算计
[SEMICON Taiwan 2024] 中华精测以AI工具为探针卡加值应用
IMDT采用高通技术 打造新系列EDGE AI解决方案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SiC MOSFET:意法半导体克服产业挑战的颠覆性技术
» 公共显示技术迈向新变革
» 大众与分众显示技术与应用
» 使用三端双向可控矽和四端双向可控矽控制LED照明
» STM32MP25系列MPU加速边缘AI应用发展 开启嵌入式智慧新时代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1MBDWZXQSTACUKT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