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商时报报导,工研院材料所于日前举行之电池与材料成果发表会中,展出奈米级电池、锂电池电极材料及可携式型的燃料电池组,对于协助国内厂商发展电池材料本土化帮助颇大。同时,材料所也导引国内厂商开发利基电池产品,以对抗大陆业者的低价竞争。
该报导指出,材料所所长刘仲明表示,国内每年电池需求规模约在250亿元,包括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皆是主要需求来源。但国内厂商每年只能提供25亿至30亿元、只有十分之一的产量,而其余九成市场由日本厂商独占;据估计,全球电池市场在2003年预期将有45%成长,达到12.5亿颗的规模。面对中国大陆以低价抢单,日、韩厂商也将生产基地往中国大陆移的趋势下,国内厂商必须走利基市场,始能自成一格。
材料所发表的多款电池材料技术,即锁定较高阶技术领域,其中高分子锂离子二次电池诉求低生产成本与高安全性,目前已将此技术移转给国内的动能科技;大功率电池,使用在电动机车、电动自行车的铝电池技术,也技转了台湾超能源。
在高效能奈米锂电池电极材料开发,近来也显出成绩,其中自成长奈米碳须石墨负极材料与奈米级超晶粒锂钴镍正极材料,二者皆具低成本、高电容量、高安全性与大电流充放电率的特色,也分别移转给国内的中钢碳素公司与铁研公司。此外,材料所也完成携带型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雏型的开发,其目标为延长笔记本电脑与手机的使用时间,预期2004年会有具体果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