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 2016大概可以说是近年来,最多造势活动的一年,撇除每年固定的星期一的国际展前记者会,今年的三至五月份约莫就有三至四次的展前记者会,针对不同的主题,来一同形塑COMPUTEX 2016的转型概念。撇除转型成功与否,主办单位如此大动作地向外界宣示其转型决心,不论是产业界或是媒体界,应该都要给予正面的鼓励。
|
/news/2016/06/10/1742193480S.JPG |
这几年全球科技产业的快速变化,像是半导体产业的并购浪潮、大陆市场的崛起与积极向外扩张的野心,再加上诸多业者如华为、小米、亚马逊等,各自朝向垂直整合、开拓终端服务与软硬整合的发展,这相较于COMPUTEX一向过去扮演着:「PC硬体与零组件」的国际B2B平台的角色,身为亚洲最大的资通讯专业展览,又位处台湾,而台湾过去一直以来,在全球科技产业中,一直扮演着制造与代工重镇,所涵盖的次产业领域又几乎无所不包。
这些全球发展态势与台湾、COMPUTEX之间,似乎不是那么地具有「关连性」,更进一步的说,即便具有关连性,以今年的COMPUTEX来说,也无法扮演关键角色,至少就主办单位所发布的新闻稿内容来看,并没有被纳入重点之一。
以华为本身为例,华为本身具有通讯基础设备与智慧型手机两大事业群,背后又有海思负责应用处理器的奥援,甚至开始投入自主处理器架构的研发,这种高度的垂直整合的策略,跟苹果完全无异,日前更传出苹果有意买下的矽智财IP供应商imagination,这也印证了垂直整合这条路,在面临全球科技产业的竞争下,这条路的确是「可行的」。
那么,过去一向以水平与垂直分工为豪的台湾,又该如何自处?台湾是不是有全新的想法,来透过COMPUTEX这样的国际舞台发声,这应该是台湾业者与主办单位在未来需要共同思考的课题。但问题在于,主办单位是否又有嗅到全球的产业脉动,再加以布局与规划,这一连串的流程与执行,也在在考验着主办单位的能力。
台北市电脑公会张笠副总干事曾经提及,台湾业者最为擅长的策略之一,就是系统整合,如果将系统整合这个概念,加以扩大解释的话,就是包含了软硬整合、硬体整合与垂直整合。软硬整合,自然不用特别多提,华硕与宏碁皆属于此列;硬体整合,像是诸多主机板、嵌入式系统,乃至于系统级封装(以日月光为首)技术等;最后的垂直整合,则当以台积电莫属,该公司的实力从先进制程一路到系统级封装,皆能应付,再加上该公司也具备不少应用客制化的实力,所以为客户所量产的晶片,至少也能应付全球车用电子市场大多的需求,所以工业自动化的晶片,对台积电来说,我想也是小菜一碟。
主办单位可以思考的是,如何从更大与更高的格局,来思考台湾产业的定位,进一步透过展会来发挥台湾业者的特色。从过去的COMPUTEX的经验中,英特尔与微软已是固定的桩脚,但主办单位似乎也忽略了台湾在全球半导体领域的重要性,日月光这两年都出现在TICC的二楼,然而却未见其诸多报导,显见主办单位与大多媒体的「心态」,还是将COMPUTEX定位在一般的资通讯专业展上,这一点,与ARM特地在台湾推出Cortex-A73,却乏人问津的情况,如出一辙。而最吊诡的是,英特尔其实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龙头,这也不难想像,还是有不少人,尤其是一般民众会将英特尔单单视为PC处理器供应商吧。
而在商言商,今年COMPUTEX的四大主轴,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替台湾业者创造更多机会,像是电竞与新创便是台湾业者很重要的突破口,就出发点而言,这是基于COMPUTEX的核心精神:B2B的交易平台,而设计出来的转型方向,主办单位的设想与战略并没有问题。只是,基于这样的精神,主办单位是不是能用更高层次的议题,来吸引国际媒体的目光,以维持这个展会在全球的重要性。
外贸协副秘书长叶明水曾公开说,他从COMPUTEX办理至今,见证这个展会的历史更迭。或许叶明水在策展上,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然后,如何观察全球与台湾科技产业的变化,光是从这一点开始作起,恐怕就不是外贸协会甚至是叶明水本人可以作到的事情。如何真正地听取外界的声音,与产业界互动,或许是外贸协会在接下来的一年内要作的功课,而台北市电脑公会一向与诸多科技厂商有相当密切的互动,彼此互通有无,进而紧密地更进一步的合作,更是两大主办单位要思考的课题。
总结来说,今年的COMPUTEX的转型,在方向并无太大的问题,以国内媒体而言,大多都给予了不错的评价,即便是第一年才开始迈入转型之路,但没有任何的尝试,终归只是在原地踏步。然而,踏出了第一步之后,仍然是要广纳更多产业与媒体的声音,看到更多全球的变化,进一步打造出更有高度的全球专业科技展览,而不是告诉大家,COMPUTEX与其他亚洲相似性质的展会,使用了多少摊位与多少厂商参展,这类数字上的比较。比较数字,大家都做得到,但之于数字,「质」的表现,或许才是COMPUTEX与台湾之所以能立足全球科技产业的重要关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