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中国,挟其庞大内需市场带领中国IC设计业者快速成长,但是整体IC设计厂商对晶圆厂产能的需求量仍不高,所以就算是中芯在中国当地IC设计客户占其营收比重还不到两成,主要的客户如TI、奇梦达(Qimonda)、尔必达(Elpida)、博通(Broadcom)等,都是国外芯片厂。
中国晶圆厂的发展一直是以量取胜,除了中芯本身的十座晶圆厂计划外,宏力及和舰等都有兴建四座厂的计划,且这些厂商的营运模式都以晶圆代工厂(foundry)为主轴。也因此,中国晶圆厂将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不过中国的晶圆厂投资目前出现了新模式,就是各地方政府以自有资金建厂,最后再委由中芯管理统筹营运。这个模式之所以出现,在于一来可争取到中国官方「十一五」计划的补助,二来比起自建晶圆厂,挂上了中芯的名字,将更有能力去接国外大厂的订单,同时有了中芯的技术大伞保护,这些晶圆厂产能都会成为中芯成长动能,最重要的是,中芯不用出一毛钱,只要有获利就可分红。
也因为中国地方政府快速投入的建厂动作,复制中芯模式的晶圆厂也已成为设备厂口中的新厂代码。若真如市场预期般,至2010年会有十座新的八吋厂产能开出,则一个月市场上就多了至少30万片八吋晶圆产能,要如何消化这些庞大产能,其实正考验着中芯经营团队的功力,也考验着中芯总裁张汝京可否一举成为中国半导体教父。
如此庞大的产能,中芯不用花钱就可得到,未来可以低价抢下成熟制程订单,台湾晶圆代工厂台积电、联电恐怕只有往高阶市场发展,成熟制程面对的竞争压力将会愈来愈大,企业利润下降速度将会高于预期。
此外,中芯目前为奇梦达及尔必达代工DRAM,本身也已取得Saifun技术投入NAND闪存市场。DRAM及NAND都是填补晶圆代工产能最好的产品,因此这些以地方政府之名成立的晶圆厂,未来并不担心没有订单可接,而一旦中芯以这些晶圆厂来投产内存,将来DRAM及NAND的崩盘恶梦将有可能再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