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本阅读习惯势微,对出版媒体来说,是心头的痛,面对数字阅读的兴起,出版媒体,又兴奋、又害怕。电子书开发已久,但市场始终未能大开的原因,追其究竟,除了过去硬件技术未臻成熟之外,与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简称DRM)大有关系。
DRM技术核心旨在替数字信息进行加密,用户必须经过授权,才能得到解密密钥,出版商可藉此管理数字信息的生命周期,比如:使用的地点、媒介、时间以及复制的次数...DRM替数字信息带来的限制,可说是无所不在。出版者多把DRM当成防止数字内容价值溃堤的保命符,但,DRM的存在,其实是一把副作用力相当巨大的双面刃。
DRM在电子书的应用,目前仍是起步阶段。在电子书内容格式百家争鸣的情况下,DRM的技术规格也存有相当大的歧异,大大阻碍电子书的发展。这也不能怪消费者不捧场,试想,兴匆匆地买了一台电子书阅读装置,习惯了接口与操作方式,却发现付费下载的内容不但无法与其他装置兼容,如果DRM的设计较为粗糙简略,管理认证机制也可能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像「贼」一样。
亚马逊当红的Kindle,就曾因为误售未经授权的电子书,竟将用户已付费下载的内容自装置中删除而引发争议,由于这本书是描写集权管理、侵犯隐私的俄国小说《1984》,反对DRM的评论家因此讽刺亚马逊:「小心!老大哥正透过Kindle看着你!」
数字内容真的一定要有DRM才能活下去吗?其实未必。欧莱里集团旗下所有数字出版品都没有DRM,但是靠着内容差异化,业绩依旧蒸蒸日上,2009年,欧莱里集团的电子书营业额成长了75%。再看较早面临数字化冲击的音乐市场,过往被指控寡占数字音乐市场的苹果,也已经转向,透过iTune购买的数字音乐,已经是DRM-Free的产品,即使在非iPod的硬件或非iTune的播放接口,也能自由播放。
从想尽办法限制用户,到转向拥抱自由,电子书还要走数字音乐走过的冤枉路吗?买了一片CD,将内容复制至MP3播放器,不是太过分的要求吧?对电子书用户来说亦是,如果买一本纸本书籍,可以任意转借,在电子书的市场,没有理由受到更大、更野蛮的限制。在硬件技术愈臻成熟的今日,信息内容如何在版权管理与自由流通的天秤两头取得平衡,是电子书能否真正登顶成功的软性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