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当火红的开放原始码项目 - 3D Printing,自从RepRap Machine被设计以来,一直不断有各类型的延伸版本出现。例如最有名的Maker Bot Industries,就是按照RepRap的原型设计改良成Thing-O-Matic,其他还有Ultimaker等3D Printing。
|
MakerBot Replicator BigPic:553x409 |
这些所谓的3D Printing,在早期被称之为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RP),现今因为Arduino的开放硬件,许多DIY玩家自行研究如何转换复杂的G Code到机器上的步进马达,制作出一台又一台DIY 3D Printing。
DIY 3D Printing在早期发展时,用来产生G Code的软件相当简陋,有很多bug无法顺利使用,与硬件之间的沟通也没有很多传感器可供监控,需要半自动的清理喷嘴流出的ABS塑料,甚至需要自行判断喷嘴温度是否已达标准,使用上相当麻烦。
另外在产生G Code的同时,有许多参数需要进行调整,有些甚至需花上3到6个月时间自行调教各项软硬件参数。对于刚入门的用户来说,不易上手,且容易感到挫败而放弃使用。
直到近年,Arduino MEGA 2560支持更大容量的内存空间,更多的I/O数量,配合多种开放原始码的链接库,让上述的问题减少许多。以最为热门的MakerBot Replicator设计为例,历经了8代改版,从早期的CupCake(MK4)到Thing-O-Matic(MK7),由单一喷嘴到双头喷嘴系统,全自动化的操作模式,让家庭式3D Printing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DIY 3D Printing设计解密
开放硬件的3D Printing,大多数采用Arduino作为控制芯片,其负责的功能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负责接受从计算机端的PC或MAC软件送过来的G Code,然后由一块Arduino Mega 2560进行数据分析,并透过RS485的传送接口,递送给另一块Arduino UNO控制喷嘴温度与加热平台。
此外,Arduino Mega 2560还负责控制3D Printing上的四颗步进马达,这些马达分别扮演X、Y、Z以及Extuder的角色,相互协调彼此之间的运作。
为了让3D Printing更具人性化,较新型的3D Printing还具有额外的自动化套件,像是自动化模型送出平台(Automated Build Platform),可让印制完成的3D模型自动从加热平台上输送出来,如此就可达到自动连续印制的效果。
另外也有安全机制的套件设计,可当温度过高时自动关闭喷嘴的加热,以免温度过高使机器受损。另外也有X、Y、Z三个轴运作时的最大限度保护,避免马达持续走动而碰到机构边界,此一功能只需透过简单的触动开关就能轻易完成。
因此,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3D Printing其实并不复杂,这些基础动作我们可以从一些简单的Arduino实验上就能学习到,像是步进马达的控制就可从一般电子材料行买到小颗的步进马达,透过两相四线式的控制,使步进马达正反转向特定的步数,就能达成X、Y轴的移动。
(作者刘士达和林义翔为帝凯科技创办人及Arduino.TW站长,本文摘自
CTIMES杂志251期/2012年9月号《硬件开放后的新整合:3D Pri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