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Nokia发布了Lumia 920可无线充电之智能手机后,LG以及HTC也不遑多让相继推出可无线充电智能手机Nexus 4、Droid DNA。用户只需将手机的背盖(RX端)放置在无线充电底座(TX端)上,即可进行充电。伴随着智能手机日趋普及,使用手机的习惯已经不如以往只是单纯的收发电话及简讯,而是集影音娱乐于一机,但也考验着手机电池的续航力,造就了除了人手一机的景象之外,行动电源更是用户必须添购的配件,然而使用行动电源还是免除不了必须随身携带繁杂的充电器,是否能够真正抛弃传统的充电线而迎向全面无线充电时代,普及率以及电磁波安全标准便是首要面对的课题。
|
无线充电虽方便,但要顾及安全性。BigPic:500x356 |
利用无线充电设备为手机充电是完全不透过电线,利用磁铁为设备充电的技术。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利用磁共振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的空气中传输电荷,线圈和电容器则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形成共振,实现电能高效传输的技术。目前无线充电技术有3大阵营:PMA、Qi、A4WP。不过由于目前仍缺乏通用标准,所以可无线充电的手机并不适用于所有充电底座。然而Qi虽然是目前最多厂商使用的无线充电技术,但市场认为苹果极有可能是决定未来无线充电技术标准走向的关键。
即便无线充电在使用上相当方便,目前最大的缺点还是碍于充电效率偏低,由于无线电波将电能传递的过程中所耗损的能量较大,所以无线充电的距离都非常短,一旦距离拉长,能量损耗也就更严重,在离开10厘米的距离时充电效力会下降到10%,而在1厘米左右(Qi标准紧耦合技术)是80%。无线充电技术看似很方便,无线充电设备普及度仍然是最大问题,想在一般家庭或者办公室内等固定场所,共享同一个无线充电器,就必须静待无线充电技术标准拍板定案后,全面普及方能实现。
至于无线充电所产生的电磁波(SAR值)对于人体影响的程度亦是现代人相当关注的议题,目前Qi无线充电标准使用的是对人体无害的低频非电离频率。在几公厘的距离上传输最高5瓦的能量,把对周围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一旦手机距离充电盘超过1厘米,立刻停止充电。Qi标准装置具有非兼容物体侦测功能,所以只有兼容Qi标准的装置放在上面才会触发充电,并且一经充满即停,任何物体放上都不会触发充电。
总而言之,只要无线充电设备遵照无线充电技术规范来制作,就不会对人体有辐射危害。毕竟生活周遭会产生电磁波的不仅仅是无线充电设备。现代人使用的信息电子产品相当多元,所累加的电磁波相当高,长期下来势必会造成健康隐忧,应将这些设备分散放置,并且避免同时开机使用,才能减低电磁波对身体影响的幅度,不过在全面普及的前提之下,无线充电技术标准势必尽早尘埃落定。
[专业名词解释]
SAR:
SAR值是指手机产品中电磁波所产生的热能,对人体产生影响的衡量数据,单位是 W/Kg(瓦/公斤)。目前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所公布移动电话的安全标准值为1.6,而欧洲的安全标准值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0,因此只要移动电话的SAR值在2.0以下,都是在安全标准内的产品。SAR 值表示移动电话的热能会对人体会造成多少影响,数值越大,表示对人体的影响越大;反之则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