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物联网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引领节能互联、驱动用户体验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9967】

根据调查,一般民众每天约有80%的时间都在室内,待在各种建筑物内。同时,各类建筑消耗全球约40%的能源和四分之一的水,排放全球三分之一的温室气体。作为一间为全球超过1,000万栋楼宇提供自控技术和产品的互联工业企业,Honeywell (汉威联合)认为未来物联网在大中华区建筑领域的应用将会着重于透过「节能互联」让建筑变得更「健康和聪明」,而「用户体验」则将是最主要的驱动力之一。

Honeywell 认为未来物联网在大中华区建筑领域的应用将会着重于透过「节能互联」让建筑变得更「健康和聪明」。
Honeywell 认为未来物联网在大中华区建筑领域的应用将会着重于透过「节能互联」让建筑变得更「健康和聪明」。

「万物互联是趋势,物联网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有助于因应都市化过程中碰到的很多挑战。就节能减碳来说,建筑领域的潜力甚至比工业和交通领域还要大,」 Honeywell智能建筑与家居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及市场营销官刘威表示:「现今的互联技术和产品已经可以实现更加『智慧』的建筑,这也是在大中华区未来非常具有增长潜力的领域。」

互联成就绿色建筑

根据国际能源总署(IEA)预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中高达40%来自建筑。亚洲持续的都市化发展促使建筑施工量增加。到2030年,以中国为例,将还有2-3亿人口涌入城市,预计将拆除半数以上的现有住宅,并新增约400亿平方公尺的住宅和商用建筑。同时,中国还将新增约170个大众交通运输系统、55个大型机场,并新建相当于环绕地球25圈的公路。所有这些都为物联网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应用和发展空间,尤其在基于互联的建筑节能领域,例如「楼宇控制、能源管理、整合平台」等。

Honeywell智能建筑业务与智能家居业务港澳台地区董事总经理胡开礼指出:「真正的互联不仅是系统的简单交互,更是人机对于建筑的深层『对话』, 可以让建筑的各项系统形成综效,从而大幅提升能效和营运效率。」

与普通建筑物相比,互联建筑将有可能减少近一半的能源使用。此外,升级能源系统可以获得20%-30%的投资报酬率,并使建筑资产获得大幅增值。建筑领域将是互联、绿色技术应用的重要平台。

互联优化用户体验

物联网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是把建筑艺术与资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 基于物联网、云端运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建筑的自控系统和资讯系统的互联互通,不仅可以提供出入口门禁和人流管理优化、自动调节灯光、温湿度、电量监控、紧急情况回应等一系列智慧化功能,并且可以根据资料分析,帮助业主高效地处理各类建筑营运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让医生可以看更多病人,让学生更专心学习,让机场安检通道更便利顺畅,让轨道交通更准时有序。

Honeywell中央监控系统整合事业处台湾区总经理洪石松表示:「建筑内的空调、暖气、照明、通讯、消防、安防等各类系统会持续产出大量资料,而且资料量每两年就会加倍,未来的用户体验和商机都蕴藏在这些基于互联产生的大数据中。如何让基于这些大数据的分析及改进计画更好地服务客户进行营运管理,是赢得更多商机的关键。」

在万物互联时代,建筑需要互联的产品,需要提供基于软体的服务,以及通过物联网平台和资料搜集与分析来实现资讯化和智慧化,而用户体验将始终为其核心。

關鍵字: 自控技术  互联工业  物联网  节能互联  云端运算  Büyük veri  Honeywell  汉威联合 
相关新闻
富邦证券携手富果打造全新Python API
沙仑科学城前进人工智慧暨物联网展 展示AI跨域应用实力
2024中华邮政大数据竞赛广纳全台42校AI创意
NetApp高效能系统加速关键区块储存工作负载
Hitachi Vantara透过混合云平台 改变企业管理和利用资料的方式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POS功能不断强化 摇身化为智慧零售最强助手
» 以模型化设计AUTOSAR/ISO 26262标准Hybrid车电池管理系统
» 节能已成当务之急 智慧电网势在必行
» 零售4.0时代来临 POS角色需重新定义
» 透过建模与模拟优化电池性能设计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1M7NUQEASTACUK2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