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穿戴产品定义,基本就在于穿戴产品本身可上网或搭配智能装置连线作业,来进行功能延伸连动、纪录管理或存取云端服务等。而常见的穿戴装置四大类型包括:头戴式(如智能眼镜,整合眼、口、耳三种感官,并具备穿透式或非穿透式显示功能);配戴式(如手表手环,可显示简单信息,并以通知、提醒为主要功能,生理信息侦测为辅助功能等);穿著式(如手套大衣,与衣服整合之电子纺织品);以及生物电子(如电子皮肤或电子器官,整合电子与生物学之技术产品)。
|
资策会智能网通系统研究所林敬文组长指出,穿戴装置的二大优势分别为解放双手、与贴身测量。 |
资策会智能网通系统研究所林敬文组长指出,穿戴装置的二大优势分别为解放双手、与贴身测量。不同于传统ICT产品,穿戴式产品的二大利基分别为Hands Free与贴身测量,这让用户得以在活动中解放双手,并进行贴身生理信息测量等工作。事实上,目前穿戴式装置仍属于试水温状态,相关大厂则期待透过穿戴式装置,来建立专属的生态系统。
一般认为,穿戴式装置的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摸索期、停滞期与稳定成长期。在摸索期相关产品百花齐放,在2013至2015年会有一波因大量产业投入所造成之高成长,然高成长的原因是较低的基期数字,且大部分销售并非来自ICT厂商所主攻的信息与娱乐应用。到了停滞期则将进行整合与修正,在2016至2017,第一代穿戴产品终因未达市场需求而成长趋缓,市场成长进入停滞期,厂商开始重新思考真正符合需求之产品,并可能开始建立标准化共通性平台。到了稳定成长期,产品将开始成熟发展,2018年后,第二代穿戴式产品上市,市场进入稳定成长期,并于2020年后开始进入高速成长。
林敬文认为,资通讯产业在平板装置兴起后,快速颠覆传统以PC为运算中心之思维,不仅PC出货受影响,供应链也出现大幅变化。而智能手持装置的兴起,也带动白牌市场,智能穿戴对于主芯片要求更低,芯片大厂市占可望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