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撰述柳林纬,德国马尔/台湾台北采访报导】
|
/news/2014/07/21/1623591160.JPG |
德国化学技术厂商赢创(Evonik Industries AG)日前来台与工研院技术合作,在新竹成立该公司在全球第一座应用技术中心(Application Technology Center,简称ATC),以推动面板产业导入镀膜技术。适逢本文前去德国纽伦堡(Nuremberg)采访「SENSOR+TEST 2014」(感测与检测展),特此受赢创之邀前往位在德国马尔(Marl)化学工业园区的研发实验室,为读者带来第一手的报导。
赢创ATC结合工研院的资源与产业力量
赢创公司电子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裁Ralf Anselmann博士指出,该公司的前身德固萨(Degussa AG),最早成立于一八七三年,并陆续和成立于一八四七年的高施密特(Goldschmidt)、一九○八年的斯卡维(SKW)、一九三八年的赫斯(Huls)等化学大厂合并,在二○○七年以赢创(Evonik)为品牌之后,积极进入更多新兴的化学应用领域。目前全球员工有三万三千多人,二○一三年的营业额约为一百廿七亿欧元。而这次和工研院合作成立的ATC,就是要积极推动具有下一代显示器产业典范实力的液态涂布(solution coating)镀膜技术,并透过此中心就近服务台湾与亚洲的客户。
工研院显示中心副主任李正中博士在接受本文专访时表示,两年前工研院就已经和赢创在照明电子方面有所合作,至于这次的合作则主要是运用工研院显示中心旗下的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主动矩阵式有机发光二极管)二点五代线,以及约四十位显示面板晶体管技术的专家人力,并藉由台湾在面板产业与上下游整合的群聚力量,来验证整个技术在产在线的实务运用,以协助业界进入今后4K/8K的高阶显示时代。而根据去年底在「显示器国际会议」(IDW:International Display Workshop)中的大会简报,目前已有包括友达光电(AUO)在内的台湾厂商开始导入这项技术。
涂布技术将取代真空技术成为今后显示产业的典范
赢创资深项目经理Alexey Merkulov博士在介绍该公司研发设施与实验室时指出,有别于当今主流的蒸镀(CVD,化学气相沈积)与溅镀(sputter)技术都需要真空的环境来处理显示基板(back plane)上的薄膜晶体管(TFT),赢创的iXsenic液态涂布技术是以金属氧化物(metal-oxide)半导体为材料,取代过去的非晶硅(amorphous silicon)材质,且可以在一般环境中(无需真空,也不需要特殊的大气压力)进行,不仅能降低设备与耗材的投资与处理成本,也会因为只将化学材料运用在涂布的基板上而提升许多制程效率(例如:不用等到整个蒸镀环境都充满了化学气体,也不用把化学材料溅镀到无需作用的区块)。
之前曾在德国马尔研发实验室服务的ATC负责人赢创资深项目经理苏国辉(Kent Su)在台北接受本文专访时也认为,这项技术将不仅能运用在显示面板的半导体层,还能应用在触控面板的黑色矩阵(BM:Black Matrix)油墨、介电层(dielectric)、蚀刻阻挡(etch-stopping)、钝化层(passivation)等环节中。他以面板所需的遮光用BM为例指出,以往触控面板上使用的氧化铟锡(ITO:Indium Tin Oxide)材料,需经过高温烧烤才得以控制其透光率与阻抗,但也会因此破坏了传统以有机材质为主的BM,而赢创的iXsenic液态涂布技术具有耐高温,并可在常温下使用的特点,能因此让BM的功效充分显现,更不用担心烧烤过程中被烧毁。此外,这项技术还可以运用在软性电子(printed electronics)、电子纸(e-ink)、可挠式电子显示(flex display)等产品上。
涂布技术未来将朝印刷式技术迈进
该公司营销总监Daniel Katterbach则补充说,赢创的iXsenic液态涂布技术除了先前提到在制程上的能源效率(不需要真空也不需要特殊气压)以及材料效率(化学材料只需用在刀口上,甚至只要以往的十分之一)优势,其对于当今显示基板上TFT的物理平整性(homogeneity)、电流特性、电子移动速率(mobility)等都有很显著的超越。此外,目前拥有三十位来自世界各国(包括台湾)来的马尔研发实验室研究团队,也计划把涂布技术朝印刷式技术迈进,甚至运用到RFID(射频辨识)、印刷式微处理器(hybrid micro-processor)等领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