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给人严肃印象的工研院院区,在一连串改造之后变得很不一样了!工研院自2004年开始进行的空间改造活动,与建筑师及艺术家合作,融合视觉美学、组织管理精神及环保理念,营造活力及人性化空间,不仅为旧建物赋予新生命,更促使美学与科技振荡交流,使研发同仁有一个更开阔自由的创意环境,期许激发更多的创新成果。
工研院院长李钟熙认为,有一流的研发环境,才能产出一流的科技创新,因此,积极塑造崭新、有活力的工研院。在2004年即成立「空间改造委员会」,邀请前智邦副总经理林子超担任顾问,进行全院建筑资源整合,逐年推动各项空间环境的改造。整体改造理念以「More than office」为主,目的在创造富人性及符合生态的永续空间,让工作能与生活相合。在办公空间方面,则运用穿透感的设计,打破传统隔板藩离,增加空间的流通性;由于空间透明,互动自然增加,有助于懈下彼此心中藩篱,意见自由交流,自然能激发更多创新研发。此外,在设计上也多引用户外光源,达到环保节能效果。
最早进行空间改造活动的单位为创意中心,以行动办公室设计概念,彻底解构空间用弹性灵活的空间组合方式与中心的创意文化互相呼应,让空间设计的意涵反映创意工作的精神。创意中心的办公室也是艺术创作发源处,单调的穿廊可变身为创作大街,而滑动的隔间墙也随意组合为会议室,意见能自由交流,个人办公空间可将5个完全行动办公对象,随意组成2-5人的工作讨论小组,进行开放性互动多元的交流。
座落在21馆产业学院以穿透感为设计主题,整合建筑体与户外关系,大量使用落地窗,营造建筑轻巧之感,打破严谨的室内外界线,让自然光源与绿荫得以穿透至室内,使人可以随时亲近大自然。这样的改造,让30余年的旧建筑焕然一新,成为一个具开放、明亮、弹性的学习环境。而该馆前的草坪也变身为标准垒球场,具有垒球、足球等多样性活动使用功能,提供同仁垒足球等运动的练习及增加户外休闲活动空间。随后51馆2-4楼会议室、台湾第一的软电量产开发实验室、光复院区、53馆餐厅及工研院西大门也改造完成,将建物融入视觉美感,塑造活力及幸福感,带动员工工作士气。
甫于6月25日落成的西大门即以轻盈通透的材质表现科技感,展现展翅高飞、昂首向前的形象,并整合地形地貌,塑造绿意美感及入口开阔、舒畅的空间质感,夜间透过灯光照明设计,成为竹东地区夜间新光芒。工研院院友会,透过公共艺术品征选,捐赠工研院象征工研院无私分享的精神,以阶梯作嫁为产业科技开路做先锋的「任意门」艺术品,融入工研院创新开放的空间及自由环境塑造设计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