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週開始德國舉辦的2023年慕尼黑國際車展(IAA Mobility 2023),已明確可見軟體將成未來交通的關鍵。尤其是在軟體定義汽車領域,舉凡車用中控電腦、雲端解決方案,乃至於半導體科技等,仍未有其他企業可與博世集團(Bosch)具備同等的解決方案及科技,且受益於其車用軟體專業和相應的必要硬體,在車用電腦領域穩定成長,估計僅在於駕駛輔助和資訊娛樂系統的車用電腦相關業務營收,即將在2026年達30億歐元。
|
軟體定義汽車解決方案與科技正帶動博世業務成長 |
其中在調整匯率影響後,預計今(2023)年博世交通移動事業群營收將穩健成長10%,主要來自價格影響及數量增加。博世集團執行長Stefan Hartung指出:「因為博世具備深厚軟硬體專業,將可應用新科技實現軟體定義汽車,促其加速上路。」
Stefan Hartung進一步表示:「在軟體定義的未來交通中,不僅硬體至關重要,不同來源的軟體間的互動也很關鍵。」因此,博世較以往更強化其交通移動軟體公司的定位,同時持續發展硬體專業,已自2024年1月1日正式重整博世交通移動業務事業群,強化跨部門協作,目前在交通移動領域共擁有約38,000名軟體工程師,人數為汽車產業之冠。
另基於軟體定義汽車需要全新的中央化資訊科技和電子架構,博世也是現今業界少數著手開發汽車電子與雲端互動控制架構的公司,並提供硬體中立的軟體,可使用來自不同製造商的晶片,用於駕駛輔助及自動駕駛系統,且可以達成軟硬體解耦的特殊中介軟體。經過軟體作為設計及開發起點的汽車,將能帶來更個人化、數位化的駕駛體驗,得以利用雲端更新軟體的方式,添加駕駛輔助等新功能。
博世交通移動事業群董事會成員Markus Heyn認為:「如今包括我們已經很習慣持續更新智慧裝置,車子也是一樣,無論是改款或車型變化,都應該要能隨時接收新功能。有了博世的車用軟體解決方案,因為軟體將成為提升便利性及永續性的關鍵,估計汽車將有更多可能性。」 例如,裝載於電動車的軟體,將能用於聯結式的能源及熱能管理,最高可降低20%的電池充電時間。
現今博世電動交通業務發展蓬勃,則正穩定邁向2026年60億歐元的營收目標;光是2022年博世的電動車零組件產量就已成長約50%,估計今年電動車用動力馬達產量將可倍增。博世的軟體也在更廣泛的電動交通產業中扮演關鍵角色,以自動電池回收系統為例,軟體將能判斷電池的來源及狀態,並指導使用者快速且安全地完成拆卸電池組的流程。
雖然硬體及軟體工程逐漸各自獨立,但實際上卻可以相得益彰。這個趨勢在新一代電子車身穩定系統(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ESP)等現代的意外預防系統特別明顯。其中的關鍵創新科技是全新的控制概念:車輛動態控制系統2.0(Vehicle Dynamics Control 2.0)軟體不僅能介入煞車系統,亦可控制車輛動力系統及電子轉向系統,將能減少轉動方向盤,同時縮短煞車距離,進而提升駕駛安全。
對汽車製造廠商而言,新系統的最大好處,則是能整合車用中控電腦或ESP控制元件,未來也能以離散型軟體套件形式存在,將此軟體解決方案將作為車輛動力管理的一部份,包括:中央控管煞車、轉向、動力系統、底盤等,協調車輛動力的各面向。
此外,博世的軟體將改變的不僅僅只是駕駛體驗,汽車製造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例如,博世透過追蹤解決方案以確保汽車供應鏈無虞。透過即時監控貨運木箱的位置及狀態,提供透明、確實的貨態追蹤。工業4.0軟體Nexeed則可大幅降低電池工廠的報廢率達10%~15%。此外,博世運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早期偵測汽車製造過程中的異常及錯誤,以降低生產成本。博世已經將此AI軟體用於自身50座工廠,包括其位於土耳其布爾薩的廠房,已成功透過此軟體,大幅降低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