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RM Cortex系列處理器問世之後,各家MCU廠商大量採用該核心來打造自家MCU產品,使得市場上一時間ARM架構MCU成為當紅炸子雞。儘管8位元MCU的普及度高,然而8位元特性並不能滿足所有應用,特別是更為複雜的工業自動化控制,這也讓ARM Cortex架構的32位元優勢能夠充分發揮。
|
ARM Cortex核心依據效能不同,擁有包括M0、M0+、M3、M4等不同架構(圖:ARM) BigPic:610x315 |
意法半導體產品行銷經理楊正廉指出,ARM Cortex系列核心所主打的,就是以32位元的效能與8位元的價格,來取代傳統MCU產品。32位元與8位元的差別,就如同跑車與腳踏車,一旦用上了32位元MCU,意味著運算工作將更為複雜,精確度的要求也更高。
ARM Cortex核心依據效能不同,擁有包括M0、M0+、M3、M4等不同架構。以工業馬達為例,其複雜的演算法,讓MCU必須擔負起繁重的運算工作,例如三相馬達就必須透過磁場導向控制(FOC)的運算,來精確掌握其轉速與扭力等動作。包括FOC演算、霍爾效應感測與過電壓、過電流保護等需求,都可以透過中階的ARM Cortex M3核心來滿足。而最高等級的Cortex-M4,具備浮點運算單元與DSP能力,可以滿足工業馬達更精密複雜的高階演算。至於M0與更低功耗的M0+核心,則是針對簡易的馬達控制,不論工業市場與一般的消費市場都能勝任。
對於MCU廠商普遍入主ARM Cortex核心,造成『人人都是ARM、差異化不大』的情況。面對這樣的問題,楊正廉認為,ARM Cortex核心為MCU廠商帶來產品效能提升、價格便宜與快速上市的優點,但也的確讓不同產品間的差異化變低。「好像買哪一家的MCU都一樣。」
這個時候,各家MCU廠商其實都致力讓產品在同中求異,如推出讓客戶更易上手的開發工具、或者主打產品的高性價比,甚至走向更高整合度與更新穎的封裝,來讓自家產品線更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