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穿戴式裝置發展至今,已有不少廠商紛紛推出不同的產品。然而,受限於電池續航力、人機介面、使用情境等問題,儘管市場一致看好未來穿戴式裝置市場,消費者似乎仍對此不太買單。而面臨市場種類繁多的穿戴式裝置,各家廠商也不斷嘗試突破之道,希望設計出最好的穿戴式裝置。
|
/news/2014/11/06/1847301900S.jpg |
不過與其關注該在智慧穿戴式裝置中加入什麼功能,鋼鐵人實作聯盟創辦人蔡政和(Greg)指出,應將重點放在消費者需要什麼樣的幫助。他以eBook和iPad為例,當大家視eBook為明日之星的時候,iPad的出現重新定義了”電子閱讀”。 Greg表示,eBook將書本電子化,而iPad則是將電腦變得像書本,輕、薄且又有許多功能,而這時候問題已不再是eBook的技術。也因此,當市場將目光放在智慧眼鏡是視覺資訊的取得,並與之互動這樣的概念上時,鋼鐵人實作聯盟卻認為,智慧眼鏡是用來擴充人類的感官能力。
此外,技術之外的產品與服務更應該是廠商在研發穿戴式顯示裝置所注重的事情,但Greg認為,台灣廠商過去以來一直過於偏重技術,或者執著於代工,普遍較不願意去追求顛覆性的改變,在代工以及競爭搶單的環境下,造成了”微利化”的情況。另一問題則是生態體系,Greg指出,1990年代微軟與英特爾組成商業聯盟,創造出囊括百分之九十幾市場份額的Wintel時代,蘋果電腦則因相對較為獨立、封閉,因此不敵Wintel建構出來的生態體系。而後,賈伯斯也以iPhone建立起龐大的生態體系。
然而,台灣廠商根深蒂固的觀念難以改變,為了讓技術有對等的價值,Greg成立鋼鐵人實作聯盟,希望透過智慧型頭盔發展穿戴式平台,藉此吸引更多廠商投入,發展穿戴式裝置的核心技術。Greg指出,鋼鐵人實作聯盟的目標是要降低實現夢想的門檻,讓有夢想的人得以實現、有技術的人創造更高的價值,並且逐步擴大這個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