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PC時代以來,最大的電子產業變革,並非來在於外在的總體經濟環境改變、或是單一產品與市場的起落,而是來自於消費者對於電子產品的價值認知徹底改變,從無線寬頻網路基礎建設普及、智慧行動終端產品變革,使得消費者與電子產品之間的互動模式徹底改變。
|
傳統由硬體廠商所提供的產品價值,將轉向由消費者決定產品型態與價值。 |
工研院IEK電子與系統研究組研究員趙祖佑表示,PC市場的持續疲弱已成為定局,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將被中低價市場所牽動,尤其是新興市場所帶領出來的將會是更為平價的產品,因此預期2014年平板電腦雖然較2013年仍有將近20%以上的成長率,但將提早落入價格競爭。
至於全球電子產業供應鏈中,台灣在電子零組件領域,仍擁有一定的優勢,尤其是傳統汽車、醫療、能源等產業,在ICT趨勢下都已經邁向智慧化,結合運算、處理、感測、控制、聯網等,甚至是軟體與服務,已經成為下一個電子產業重要的創新來源,此時台灣業者應儘速、積極且透過提供更優質、更平價的解決方案,以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分散過度集中3C產品市場的風險。而台灣廠商應及早拋棄數量迷思,面對價值創造的時代來臨的事實。
趙祖佑認為,消費者價值持續引領產品設計,傳統由硬體廠商所提供的產品價值,將轉向由消費者決定產品型態與價值,例如小米機所引領出來的產品與消費者對話方式。而消費者也將更注重整體產品體驗,而非單一由硬體規格所決定。因此未來的產品設計必須滿足消費者行為的改變,例如上網與運算裝置,將根據消費者不同的使用目的與情境,逐步衍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