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包括電視、顯示器與手機等產品,幾乎只要有顯示功能的裝置,就會有廠商將之與3D顯示進行結合。也因此大到3D電視、3D顯示器、3D投影機、小到3D手機等裝置,都成為目前市場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
陸婉民說,DisplayPort是最適合3D顯示應用的介面技術。 |
IDT視訊顯示營運部門技術及市場總監陸婉民表示,3D視訊的應用,與頻寬有絕對的關係。目前一般LCD顯示器最高更新頻率都是60Hz,而為了顯示3D左右兩眼切換的影像效果,顯示器的更新頻率必須達到120Hz,如此才能透過快門式眼鏡看到每隻眼睛各60Hz的影像。
陸婉民解釋說,120Hz的畫面更新頻率,其資料量需要的是更大的資料傳輸頻寬。如此龐大的資料量,若是依賴傳統低電壓差分訊號(LVDS)的方式來傳送,最少需要4個Channel才足夠,但如果使用DisplayPort介面來傳送,則需要一個channel就夠了,可大幅縮減纜線成本以及EMI干擾。
陸婉民也提到,從目前3D電視畫面更新頻率動輒240Hz的高速來看,LVDS需要用到8個channel,不僅走線困難,EMI干擾也將造成很大的問題。然而透過DisplayPort,卻能簡單解決這樣的困擾。首先,DisplayPort採用數據編碼方式,以及在更寬的頻譜中進行隨機RF發射能量展頻,可降低干擾的訊號強度與無線干擾,也減少FCC一致性測試中的問題。此外,畫素和數據時脈資訊是被編碼於每條數據通道中,因此並不需要單獨的時脈線路。HDMI與DVI等介面則需要單獨的時脈線路,因而容易造成EMI干擾問題。最後,DisplayPort採用展頻時脈技術,能夠進一步擴展RF頻譜能量,降低有問題的頻率突波。系統製造商可減少EMI屏蔽的材料成本,以及EMI所造成的產品上市延遲。
也因此,不久的將來,DisplayPort將快速普及至電視內部傳輸介面,重要的原因就是其頻寬大、纜線小、EMI干擾低。在未來240Hz的3D電視上,DisplayPort將是非常重要的介面。
而提到3D顯示的普及,陸婉民則說,未來電視、PC、NB與手機上都會有3D顯示功能。但消費者未必會購買,原因很簡單,若先排除因為q影所帶動的一波3D熱潮,目前3D顯示技術尚未成熟,觀賞3D節目會導致暈眩不舒服的情況發生,且所需要額外配戴的3D眼鏡,價格也不便宜。目前多數電視節目都不需要使用到3D功能,例如新聞節目等,以電視來說,只有觀賞電影才有較大的3D需求,而PC與NB則也是僅有在電玩遊戲上才較常使用3D功能。簡單來說,3D產品目前最大問題在於裝置整體價格太高、應用不足,因此市場普及的速度也勢必受到影響。而且3D節目也必須在大尺寸的顯示器上觀賞才有意義,太小的螢幕其立體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如此大尺寸的顯示器,不僅價格十分昂貴,客廳中也必須要有夠大的空間才能擺放。
正因為存在著這些限制,陸婉民認為,目前炒得一頭熱的3D市場,究竟何時能真正普及到使用者的客廳與PC上,恐怕時間還沒這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