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們應該給ARM一個掌聲,在去年12月初左右的時間發布了Cortex-A35處理器核心,緊接著,又在今年二月推出了一款更為精簡的版本:Cortex-A32,以A系列處理器核心來說,在推出的時間間隔上,應該刷新了過去的歷史紀錄。
|
ARM推出Cortex-A32後,對於嵌入式與工業市場,將可望銜接Cortex-A5與A7。 |
儘管我們不清楚ARM為何動作如此迅速的背後原因,但細看Cortex-A35與A32兩者之間的差別,或許我們對於ARM在嵌入式與工業領域上的策略,可以有進一步的認識。自ARM推出新一代指令集v8架構後,外界便一直認為ARMv8便等同於64位元架構,但這樣的論調,ARM台灣應用工程經理徐達勇則向台灣媒體作了一點些許的修正,ARMv8架構的確可以支援64位元架構,但是也可以向下「相容於32位元」,這才是v8架構的完整面貌。
基於這樣的背景,ARM將Cortex-A35與A32作了一個明確的分野,前者全面支援32與64位元架構,後者僅有32位元,但ARM卻也為Cortex-A32新增了100餘種的程式碼,以便在嵌入式與工業應用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另一方面,在體積上,徐達勇也表示,一般來說,兩者的面積差距約有10%,功耗表現也略勝A35一籌,換言之,若對於成本與大小有較多顧慮的客戶,A32會是較佳的選擇。
Cortex-A32處理器核心能被以單核設計,最多核心數量可以達到四核,該核心本身也具備浮點運算功能,客戶若無需要,也能將該功能去掉。不過,由於ARM的Cortex-M4與M7本身也具備浮點運算功能,而在系統設計實務上,的確有Cortex-A搭配Cortex-M的情形,徐達勇同意有這種情況的存在,但他強調Cortex-M4與M7除了浮點運算之外,也有DSP(數位訊號處理器)的功能在,這就超出了A32的能力範圍。再者,在設計概念上,也必須把軟體一併納入考量,在有些情況下,仍然會需要M4與M7的浮點運算功能,這就取決於客戶的需求。
而在先前,本刊在採訪ARM應用市場事業部總經理Noel Hurley時,他本人便已強調,嵌入式與工業應用並不會這麼快導入64位元,首要的重點應該是放在系統本身的最佳化。似乎是呼應了Noel Hurley的論調,徐達勇也認為,嵌入式與工業應用並不會在未來幾年內就邁入64位元架構時代,理由在於,32與64位元架構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軟體複雜度」,而非性能差異。
對智慧型手機或是伺服器來說,處理器本身所要運算的資料與運行的應用程式十分複雜,採用64位元架構反倒可以加以因應,但是嵌入式與工業應用相對單純,它並不需要執行過多的運算資料或是應用程式,再者,這類應用,其所處環境相對封閉,不若智慧型手機或是伺服器系統,隨時與外界保持高速連線狀態。
所以,大致上來看,ARM在推出Cortex-A32後,對於嵌入式與工業市場,將可望銜接Cortex-A5與A7,逐漸在該市場中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