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各地,「自造者運動」已成為一股狂潮,並準備顛覆今日工業生產的運作模式。許多觀察皆指出,這群玩家將成為新世代最有影響力的創業家,他們引爆的是一場人人製造的新工業革命。在上週日(7/14),由天下文化主辦、CTIMES協辦的《迎接自造者時代》論壇,即邀請了工研院南分院執行長徐紹中、政治大學科技管理所溫肇東教授、威盛電子全球行銷副總經理Richard Brown及appWorks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等四人,與現場300多位參與者共同探討此一發展趨勢。
|
《迎接自造者時代》論壇四位講者(圖:天下文化) |
這場活動的發起,源自於《連線》(Wired)雜誌前總編輯Chris Anderson所著的《自造者時代》一書(天下文化出版),他在書中預示3D列印將結合網際網路、開放軟硬體、群眾募資等條件,啟動「人人自造的新工業革命」,讓你我都成為設計家,而且是創業家。林之晨對此相當認同,他認為不久的未來,自造者運動將會重新發明每一個東西,並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他也以此向三位講者提問,引發熱烈的觀點討論。
溫肇東指出,近來3D列印相當火紅,但也有人認為市場期待太高了。然而,他認為新市場的機會是存在的,問題是,「你是否已準備好了?」他以網際網路的興起為例,十年多前對它存疑不前的人及積極準備的人,結果很不一樣。而展望未來,當3D列印機愈來愈普及,影響的層面將不只是消費層面,對於製造、服務,甚至是整體的經濟層面,可能都有很大的影響。他說:「3D列印與網路一樣,是一個工具,如何賦與創新的應用價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針對3D列印,徐紹中表示,工研院的角度是從直接製造的角度切入,希望幫助台灣特定產業佔有革命性的關鍵地位。他以醫療設備為例指出,高階的3D列印機有助於快速成型齒模,或發展人工牙根等技術;它也很適合切入工業製造領域。
Richard Brown認為3D列印的潛力不容小?,由它引發的是一場「社群化製造」的革命。然而,3D列印的發展確實有其待解決的障礙,包括建構出更好的軟硬體平台,以及針對特定應用開發出適用的3D列印解決方案等。「這些瓶頸,正好是台灣所擅長的,應該趁勢扮演起一個重要角色。台灣應該加速從代工製造轉移至與社群創新接軌。」
最後,與會講者都強調台灣要趕上自造者運動的潮流,必須更重視從下而上的教育紮根工作。溫肇東即指出,美國總統歐巴馬非常重視3D列印、英國則從5歲兒童即開始教導3D列印,反觀台灣的決策者,又如何看待3D列印產業的發展呢?徐紹中則期望藉由產官學及國際合作,帶領台灣發展3D列印機會,而南分院近期即將啟動南部雷射光谷育成暨試量產工場,其中即包含雷射金屬積層製造的高階3D列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