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穿戴裝置已經開始受到矚目,但畢竟是新概念產品,在市場的接受度上仍面臨考驗。要能持續發展並更上一層樓,必須多數消費者願意買單才行。對照技術採用生命週期理論與過去的統計數據來看,消費者依據採用新概念產品的接受度高低,通常可被區分為創新者、早期採用者、早期大眾、晚期大眾與落伍者。一般來說,早期大眾與晚期大眾各佔全體顧客的三分之一,早期採用及落伍者則各佔全體顧客的一成三,創新者則僅佔全體消費者的2.5%而已。
|
穿戴式裝置面臨的挑戰,包括實用性、美感認同、充電問題、操作介面等四大要點。 |
UL亞太區事業發展經理陳立閔指出,觀察目前穿戴裝置市場的發展狀況,穿戴式裝置的廠商,目前正努力從創新者與早期採用者的消費市場,轉移至早期大眾市場,但仍有一段落差存在。這也印證了《跨越鴻溝》這一書中所提出對於科技產品進入市場的觀點。早期市場與主流市場間,總是存在著一道鴻溝,這道鴻溝就是要如何將穿戴式裝置推向早期大眾的市場,以獲取更高的接受度。穿戴式裝置面臨的挑戰,主要包括:實用性的疑惑、美感的認同、充電問題、操作介面的便利性等四大要點。
有別於一般傳統的電子裝置,穿戴式裝置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其工作環境與人的活動範圍息息相關。而且,人體的物理特性對於穿戴式裝置的可靠度與安全性有著顯著影響。隨著穿戴裝置的運算能力越來越強大,功能越來越複雜多樣,散熱問題的處理技術就成為產品差異化的其中一樣主要特性。
陳立閔說,儘管穿戴裝置現在仍處於萌芽起步階段,但仍有相當的機會取代智慧手機,成為未來人類的主要溝通媒介,此外,隨著穿戴科技在不同領域的應用,也可能會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陳立閔也認為,包括工作溫度、材料與零件的選用、機械結構設計、與電磁輻射的強度等,都將是穿戴裝置在設計上必須加以考量的四大重點。而這些設計上的安全性,都還必須透過認證程序,來確保消費者使用上安全無虞才行。這些安全性認證,才是穿戴式裝置普及與否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