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法規、品質與經驗 穿戴裝置成功三大關鍵
 

【CTIMES/SmartAuto 王岫晨 報導】   2014年10月09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6665】

第十三屆亞洲穿戴式技術高峰會議正式登場。擔任主講嘉賓的Wearable Technologies AG 首席執行長兼創辦人Christian Stammel 開場表示:「穿戴式技術是可應用於人體週遭、人體上、甚至是人體內的科技新趨,亦是創新產品市場的發展平台。穿戴式技術的進展,受到電池發展、互動式材料、新一代的Bluetooth Smart與感應器/MEMS等四大因素所影響。同時,穿戴式技術也面臨生活各面向,如健康醫療、運動、及消費電子等的應用發展,以及產品安全與資料防護上的挑戰。」

UL提出造成穿戴式裝置成功與差異化的三大關鍵,分別為法規、品質與產品性能,以及使用者經驗。
UL提出造成穿戴式裝置成功與差異化的三大關鍵,分別為法規、品質與產品性能,以及使用者經驗。

UL接著在會中提出造成穿戴式裝置成功與差異化的三大關鍵,分別為法規、品質與產品性能,以及使用者經驗。

UL電子科技產業部事業發展協理蔡昌益指出,現今穿戴式設備的用途日漸廣泛,使用情境迥異,符合各國各區的法規要求,是穿戴式設備進入市場的第一個挑戰。目前國際上並不存在指定或使用單一標準來評估所有的穿戴式設備,且不同買家與零售商可能提出額外要求,這些不確定因素都將直接提高穿戴式產品開發的複雜度與風險;再者是廠商必須針對產品的品質與性能表現提出相關證明,創造出與競爭對手的差異化;而穿戴式裝置是非常個人化的產品,使用者經驗是決定產品成敗的最後關鍵。

蔡昌益進一步表示,由於穿戴式產品是新興應用,即使通過了法規的基本要求,仍可能存在不可預期的危險。因此建議業者應該跳脫以往思維,從根本下手,不要只是在產品原型完成後才尋求第三方認證單位進行各國法規的符合性測試,取而代之的是,更積極地在產品設計初期即借助於認證單位的專業協助,提早將潛在危險的思維,納入產品設計考量,降低重工的風險,並導入以人為本的人因工程,提升使用者的滿意經驗,才能開發既符合使用者期待又安全的產品。

由於穿戴式裝置運用各種無線科技、行動通訊功能等技術,這也是形成產品差異化的要素之一。然而,各國對其在電磁相容性(EMC)、射頻(RF)、特定吸收率(SAR)等,皆有嚴格的規範。UL電子科技產業部事業發展協理黃武宗就指出,目前穿戴式裝置有許多非侵入式的生理感測產品,與人體更為貼近,透過SAR的檢測,可發現曝露在電磁波下的潛在風險,確認產品是在人體吸收無線射頻的安全值之內。

又穿戴式裝置已開始大量應用在健康照護或行動醫療上。醫療屬於高度監管產業,入門障礙高,產品定義不同,所需的評估與標準要求亦會有所不同。針對醫療器材,監管單位要求的是最基本最底線的安全與功效,製造商必須透過仔細的風險分析與評估,降低危害。因此 UL 健康科學部首席工程師Anura Fernando在會中即分享最新防制危害安全工程的觀念,提醒廠商在設計時能事先預防,做好危險來源、傳輸機制與對接收者的影響分析,有效發掘穿戴式裝置的潛在風險。未來,一般穿戴式裝置製造商欲轉型跨足醫療領域,也將更為容易。

關鍵字: 穿戴式裝置 
相關新聞
提升穿戴醫療性能 ADI推出臨床級生命體徵AFE與微型SIMO PMIC
高通推出穿戴式裝置生態系加速器計畫 擴展穿戴式市場
推升軟性電子應用 工研院辦ICFPE剖析軟性與印製電子最新趨勢
資策會與公協會組「富紬者聯盟」 打造紡織智慧體感生態圈
Gartner:2019年全球穿戴式裝置銷售將成長26%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光通訊成長態勢明確 訊號完整性一測定江山
» 分眾顯示與其控制技術
» 新一代Microchip MCU韌體開發套件 : MCC Melody簡介
» 最佳化大量低複雜度PCB測試的生產效率策略
» 公共顯示技術邁向新變革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9.233.73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