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三號持續運轉14年之後,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簡稱國研院太空中心)今(4/30)日正式宣布,福衛三號將於2020年5月1日結束衛星任務,功成身退。
|
福衛三號於美國進行發射前測試。(source:國研院) |
福衛三號結束衛星任務
由六顆衛星組成的福衛三號已運作多年,因已老舊,電力逐漸衰退,迄今只剩一顆(FM6)斷斷續續產出少量氣象資料。接替福衛三號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已於2019年6月25日發射升空,2020年3月7日正式對國際公開觀測資料,每天由中央氣象局的台灣資料分析中心網站公布前1日的完整大氣觀測資料給全球使用。現今福衛七號已順利接續福衛三號的任務,提供更充沛及精準的資料給全球氣象單位及科研人員進行極端氣候、異常氣候、颱風的形成與路徑,以及強降雨的預測與分析。
國研院太空中心與美方合作團隊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研議後,決定福衛三號將於2020年5月1日正式結束衛星任務,美方也同時自5月1日起停止提供福衛三號下載資料接收及傳輸服務,正式終止支援福衛三號的地面操作任務。
福衛三號是全球第一個氣象衛星星系,由六顆衛星組成,任務是以掩星觀測原理反演大氣層的剖面資訊,包括溫度、濕度、大氣壓力,以及電離層電子密度。六顆衛星在太空運行14年,共計5,129天,其大氣資料免費對全球開放,截至今年(2020年)4月20日,共有92個國家、4,551人使用。
福衛三號被譽為「太空中最精準的溫度計」,2012年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分析福衛三號的資料顯示,福衛三號資料量雖僅占天氣預報所有使用資料的2~3%,但對減少預報誤差的貢獻度卻達10%,貢獻度排名前五名。2012年美國大選前的桑迪颶風(Hurricane Sandy)來襲時,福衛三號的颶風路徑預測,曾準確地協助美國聯邦政府進行緊急疏散的決策判斷。
全球對於即時掩星資料的需求日益增加,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更公開肯定掩星資料的效益,世界上鮮少有氣象衛星的觀測資料能如此廣泛受到各國重視。福衛三號讓台灣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氣象資料輸出國,與國外進行氣象觀測資料交流,提升在掩星數值氣象觀測領域的國際地位和重要性。至於承接福衛三號任務的福衛七號會持續提供更充沛更精準的氣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