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可彎折外,智慧手機的技術話題已經不多,大家開始把目光轉移到穿戴式裝置上,而智慧手錶則是進入商品化的焦點產品。不過,當消費者好不容易才將手錶從腕上取下,改以手機代替,如今又要人們再戴上手錶,必須要有充分的說服力才行。
|
Apps將是智慧手錶做出市場區隔的關鍵(圖為Samsung Galaxy Gear發表會,Source: www.heavy.com) |
Gartner即指出,由於缺乏創新的設計,大多數的智慧手錶目前仍未能吸引大眾市場關注。現階段的設計和推出的產品大多讓消費者覺得尺寸太大而缺乏「時尚感」,然而,除了硬體設計,軟體與服務會是更關鍵的經營要素。
目前仍處於智慧手錶與穿戴式裝置市場的初期發展階段,App的數量很少,不過,Gartner研究總監Angela McIntyre表示:「要為智慧手錶注入生命,廠商必須培植開發者社群。如同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上一樣,穿戴者很自然地將期待有許多可使用的App與服務。」
對於投入培養開發者社群的廠商而言,App與各類裝置之間的互通性是創造品牌忠誠度以及贏得消費者青睞的關鍵因素。智慧手錶以及智慧型手機、平板以外裝置之間的互通性,將可提升其實用性,並且為穿戴者帶來新的功能。
然而,在智慧手錶與智慧型手機未連線的情況下,獨立運作的App可以提升其本身的價值。McIntyre認為,「智慧手錶內建的加速計、陀螺儀、紅外線、麥克風、相機等感測裝置,已足以讓軟體開發人員擁有很大的彈性來開發各種廣泛用途的App。」
Gartner強調,即使將智慧手錶定位為『支援』智慧型手機的角色,但若僅將智慧手錶設計成輔助的第二裝置,終將導致失敗。部分智慧手錶已可直接和藍牙耳機配對以提供通話私密性,亦避免旁人聽到播放中的音樂。智慧手錶也應該可直接連上Wi-Fi無線基地台,讓穿戴者存取網際網路、發送訊息、撥打網路電話(VoIP)等等,與智慧型手機獨立運作。
此外,一旦智慧手錶漸趨普及,廠商將開始面對其使用於工作環境以及『員工攜帶自有裝置(BYOD)』相關的全新挑戰。企業必須保護自己的智慧財產,並且開始詢問與當初具備照像功能的手機首度現身市場時的類似問題。智慧手錶廠商需透過行動裝置管理解決方案廠商的參與來提升企業接受度。